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4-05-22 04:29:52
日報

患房顫 更易心衰竭

分享:
患房顫 更易心衰竭

患房顫 更易心衰竭

年紀愈大,身體機能亦難免會自然衰退,加上其他病患影響,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也愈高,不但可引起心悸及氣促等症狀,心臟衰竭及中風的風險亦會大大提高。幸而只要及早察覺病情,便可透過薄血藥等治療減低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否則待中風致半身不遂後才發現已太遲。

心臟科專科醫生鄭裕康指出,簡稱房顫的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尤其常見於長者身上。本地研究發現每100名65歲或以上人士便有7人患有房顫,而年紀愈大患病風險愈高,例如75歲男性的患病機率便比55歲的高5倍。

心臟科專科醫生 鄭裕康

鄭裕康指治療房顫首要減少中風發生。

風險隨年齡增長上升

為何長者容易患上房顫?鄭裕康解釋,「心臟機能隨年紀增長而退化,甚至可能積累其他誘發房顫的因素,如冠心病、高血壓等,導致罹患房顫的風險愈來愈高。」此外,其他常見於長者的病患如慢性腎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肥胖、吸煙飲酒等問題,都會增加心跳異常的機率。
不過,房顫在早期往往只是間歇性發生,很多時也沒有明顯症狀,即使長者感覺「心慌慌」或呼吸不順也當是老毛病,以致患者通常到較後期才發現,部分人更是中風後,幾經檢查才發現問題是由房顫引起。

三成中風禍源房顫

鄭裕康稱,臨床上多達三成長者中風個案由房顫引起,原因是房顫可致心臟不規則及快速跳動,令血流無法有效泵出心臟,滯留的血液一旦凝固成血塊,流走至大腦便可引發大型的血管阻塞,造成嚴重中風。鄭裕康表示,「過去研究顯示,房顫患者中風的風險較常人高5倍,心臟衰竭則高3倍。」

Ad Block
健康生活

維持健康生活,助預防房顫。

新型薄血藥 出血風險低

正因為房顫可以帶來致命威脅,患者必須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鄭裕康指,房顫治療目的首要減少中風等併發症發生,故患者需要服用薄血藥以阻截血塊形成,「由於舊式薄血藥華法林有較高出血風險,亦易與食物及其他藥物相沖,現時已較少為房顫患者所用。至於新型薄血藥則較少出血及相沖方面的顧慮,對病人來說更方便易用。」故新型薄血藥漸漸成為預防因房顫引起的中風的一線抗凝血藥物。鄭裕康續稱,部分未能使用薄血藥的病人亦可進行手術封堵左心耳以預防血塊形成。此外,房顫患者亦需要用藥控制心律,避免心跳紊亂。

正面迎戰預防房顫

你我都不可抗拒年長衰老,面對風險日益高漲的房顫,鄭裕康鼓勵市民正面「迎戰」,除了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和保持適中的體重以減低患病風險,亦可透過定期身體檢查,以及利用手機程式及智能手錶等新科技,幫助及早偵測和發現心跳異常的情況,如有懷疑更要盡早求醫,減低嚴重併發症的威脅。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