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05-02 06:00:00

撼親頭清醒當無事 小心慢性腦出血

分享:

很多人也試過不小心撞到頭,即使表面沒有損傷,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已出現慢性腦硬膜下血腫。當傷者出現遲鈍及手腳無力等疑似中風症狀時,便要立即求醫。腦外科專科醫生指,類似個案常見,以往在公立醫院每星期也有三、四宗,而且很多碰撞的力度不算大,當時事主不覺有事,而且清醒,但其實已造成腦內出血。

 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指出,由腦創傷引起的慢性硬膜下血腫,令人容易忽視的原因是碰撞頭部的力度不大,「似撞到櫃門,或跌倒時頭碰到牆」。最近他便有一名五十多歲的男病人,撞頭數周後出現四肢無力及思維紊亂的異樣情況,被朋友發現他變得語無倫次及遲鈍,懷疑是中風或有其他隱疾,遂立即帶他去求醫。


手腳乏力 詞不達意
熊偉民透露,該名病人初來時表示只有輕微頭痛,手腳有點乏力,但仍然行動自如,亦能夠回答問題,只是有些詞不達意。經檢查後才被發現腦硬膜下腔有血腫,追問下,病人才想起自己4星期前滑倒,頭撞大門,當時沒有大礙,人亦清醒,故沒有為意,直至接受檢查後始知情況嚴重。

由於血腫令腦壓上升,可能會傷及腦細胞,因此病人需要接受手術疏導瘀血。熊偉民稱,手術並不複雜,只要在頭顱開兩個小孔,讓瘀血排走便可。病人手術後也很快康復,言行舉止亦回復正常。


長者風險高 小心地滑
熊偉民表示,慢性硬膜下血腫較多見於長者,部分原因是不少長者因病需要服用薄血藥,出血風險自然較高,加上他們的腦部因退化而逐漸縮細,令瘀血有足夠空間積存,故不會立即引發症狀,但三、四星期後,積聚的瘀血在溶解過程中吸水及膨脹,形成血腫並使腦壓上升,各種症狀便開始出現。

因此他提醒長者要預防跌倒,平時應穿著防滑的鞋履,在春夏多雨的潮濕季節更要小心路滑。任何人撞到頭部後,要多加留意有否出現異樣,特別是長者,以免拖延導致腦壓過高致引發後遺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