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含有膽固醇的雞蛋,究竟是健康還是不健康,每日可以吃多少,都引起不少的爭論。澳洲一項研究便推翻雞蛋有的說法,直至飲食殺手並非蛋類的膽固醇,元兇實際是油脂、煙肉及腸仔等所含的飽和脂肪。
或有助減心血管病風險
該項研究將食物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對血液的影響進行檢視,結果發現在低飽和脂肪的飲食前提下,每天食用兩顆雞蛋,不但不會提高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甚至可能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因為分析顯示,每天吃2顆蛋、但控制飽和脂肪攝取的族群,壞膽固醇只是103.6mg/dL,在各組中最低。相反,不吃蛋的人,壞膽固醇達107.7mg/dL,而少吃蛋但吃進較多飽和脂肪的族群,壞膽固醇更高達109.3mg/dL。有關研究已刊載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應小心煙肉腸仔
研究人員指,雞蛋長期被過時的飲食建議「冤枉」,實際上雞蛋雖含有不少膽固醇,但飽和脂肪含量則很低,所以在一份豐盛的早餐之中,真正要擔心的不是雞蛋,而是旁邊的煙肉或腸仔,才是更影響心臟健康的殺手。今次結果反映壞膽固醇與飽和脂肪攝取呈現明顯關係,吃得愈多飽和脂肪,壞膽固醇也會跟著上升,反而食物中的膽固醇攝取量與壞膽固醇水平並沒有明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