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30 04:29:56
日報

嚴控膽固醇 防心臟病復發

分享:
血管 膽固醇

動脈粥樣硬化隨時間發展,或會導致血管收窄、閉塞,繼而引起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雖然「通波仔」手術可令心臟血管回復暢通,但非一勞永逸,患者須維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在低水平,減低血管再次堵塞的風險。

港怡醫院心臟導管及介入治療中心總監及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謝德新表示,動脈粥樣硬化是指LDL等沉積物在動脈內壁積聚,並形成斑塊,「當血液運行受阻,心臟肌肉的氧氣和營養供應不足,可致心臟肌肉缺血壞死(心肌梗塞),有猝死風險。」

氣喘

如運動量不高卻已氣喘,或是動脈粥樣硬化徵狀。

氣喘或已是徵兆

LDL過高、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惟早期徵狀並不明顯,部分患者到心臟病發或中風才發現。常見徵狀如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時心絞痛;活動時呼吸困難和疲累;若不幸心肌梗塞,會有強烈心絞痛,或伴隨心悸、暈眩、出汗、噁心、四肢無力,務必即時送院。謝德新提醒,「值得留意是,沒有運動習慣人士或無感覺;而運動好手亦可能習慣運動後的喘氣而不認為自己心臟有問題,兩種情況均可能引致延遲診治。如果運動量不高都已經氣喘,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徵兆。」

先從飲食著手

若血管收窄達七成,醫生會建議患者接受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通波仔),手術以微創形式進行,成功率達95%。謝德新強調,「患者術後仍須控制膽固醇,減低支架位置再次收窄風險。」研究指LDL水平達1.6至1.8mmol/L及3.9至4.1mmol/L,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分別為11%及64%。控制LDL水平,首先從飲食習慣著手,「由於膽固醇七成由肝臟製造,三成從食物吸收,少吃膽固醇高食物其實幫助不大。要少吃的是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前者如肥肉、牛油、豬油、棕櫚油等;後者例子有人造牛油、煎炸和烘焙食物。」

adblk5
港怡醫院心臟導管及介入治療中心總監及心臟科名譽顧問醫生謝德新

謝德新指患者不應單靠藥物控制膽固醇,飲食和運動同樣重要。

藥物輔助降LDL

當患者壞膽固醇水平較高,未能靠調整飲食達致目標水平,便需要藥物輔助,尤其曾通波仔的患者。常用口服藥物包括減少肝臟製造膽固醇的他汀類及減少腸道吸收食物膽固醇的依折麥布。謝德新指出,「一般健康人士的壞膽固醇理想值為2.6mmol/L以下,曾通波仔人士目標更要少於1.4mmol/L及較原本水平減低逾50%。」

減幅達六成

如使用口服藥物未能達標,可考慮配合PCSK9抑制劑使用。其原理是抑制血液中PCSK9的運作,以達到肝臟回收更多壞膽固醇的效果。研究指PCSK9抑制劑配搭他汀類使用,可減少近六成壞膽固醇,並令約七成人壞膽固醇控制達標。另一長達6年的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PCSK9抑制劑有效和安全。PCSK9抑制劑有2星期或6個月注射一次的不同劑型,患者可與醫生商討,按病情需要選擇最合適治療方案。謝德新建議,「同時患者應循進均衡飲食、恆常運動、維持健康體重等生活習慣,並定期監測膽固醇水平,減低心血管病風險。」

ADVERTISEMENT

立即關注👉 AM730 健康 Youtube Channel 健康事 HealthKey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