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5-05 07:30:00
日報

【健康解碼】收緊防疫措施 添產婦孤獨感 疫情爆發 產後抑鬱症個案增

分享:
【健康解碼】收緊防疫措施 添產婦孤獨感 疫情爆發 產後抑鬱症個案增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兩年多,孕婦們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更是步步為營,面對嚴格的防疫措施及各種未知數,產婦面對的不安及孤獨感倍增,負面情緒可謂一觸即發。有醫生指出,疫情下衍生的產後抑鬱症個案有所增加,產婦更容易出現失眠、自責及集中力下降等病徵,建議有意生育的夫婦,在疫情新常態下做足產前準備,避免被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觸發情緒健康問題。

30多歲的張小姐早前順利誕下寶寶,可惜產後傷口久未癒合,被迫留院超過1個月;其時恰巧遇著第五波疫情,她的丈夫無法陪產,也未能進出醫院探訪,令她感到越來越孤單。這種負面情緒並沒有因出院而消散,她不斷自責無法好好照顧寶寶,導致失眠及食慾不振。每當聽到寶寶大吵大鬧哭聲時,甚至想過把寶寶鎖進衣櫃。其丈夫見狀,決定與她求診,終證實是患上產後抑鬱症。

疫情多變難適應 誘發抑鬱徵狀

有研究發現,自從本港公立醫院疫情初期啟動「嚴重應變級別」後,孕婦根據「愛丁堡產後憂鬱測量表」(EPDS)錄得抑鬱指數高於10分的比例,由11.9%上升至14.4%,反映更多孕婦出現抑鬱徵狀。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指出,患有產後抑鬱症的女士會在生育後半年至一年內出現失眠、無法集中精神及對前景感到悲觀等病徵,甚至難以繼續日常餵奶及照顧嬰兒,繼而衍生內疚感。

疫情期間,產婦面對著多變的環境,無疑更容易出現上述提及的病徵。黃醫生解釋,醫院限制探訪而令產婦欠缺親人陪伴,孤獨感及壓力隨之增加,加上產後需要處理的事情甚多,例如需長時間留在家中照顧嬰兒、缺乏社交及娛樂,更可能擔心嬰兒染疫而令精神壓力「爆煲」,種種原因也會激起她們的負面情緒,處理不當下便可能誘發產後抑鬱症。

心理輔導配合藥物 相輔相成

要避免抑鬱症影響到產後婦女的日常生活及日後重返職場的能力,黃醫生認為及早治療是最有效方法,建議患者以心理輔導為起點,配合健康生活習慣,逐步重拾身、心狀態;如自感病情嚴重,便可能要透過藥物應對︰「血清素調節劑是比較適合產後婦女的抗抑鬱藥物,用藥後病徵在兩至三星期內會有改善,假如需要餵哺人奶,建議在服藥後數小時後方可餵哺。」

黃醫生建議,有意生育的夫妻在懷孕前應做足準備,例如遇到疫情爆發,如何安排人手照顧嬰孩及協調家人的角色,以免因意見不合而導致不必要磨擦。她又提醒產婦的家人,應多留意她們產前有否出現抑鬱病徵,因病情或會隨產後角色的轉變而延續,夫妻之間應及早應對。

*備註:黃穎勤醫生提醒,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所有治療方法都有不同的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疑問,請向主診醫護人員查詢。

Ad Block
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

精神科專科黃穎勤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