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體育園在舉行體育賽事時,因球迷之間互動較易引發衝突,觀眾一般不可攜帶任何水樽及容器入場。(資料圖片/林俊源攝)
啟德體育園今年3月開幕至今,已經舉辦過多場演唱會和體育賽事,但活動是否容許攜帶容器入場有不同安排。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指,體育賽事的當參賽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時,球迷之間的互動較容易引發衝突,因此觀眾一般不可攜帶任何容量的水樽及容器入場,以防有人投擲容器,但演唱會等娛樂活動不涉及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引發觀眾衝突的機會較低,因此一般會容許攜帶容量不超過600毫升的塑料或硅膠水樽、杯入場。
個別活動指定區或有特別餐飲安排
羅淑佩書面回覆立法會質詢稱,因應體育賽事和娛樂活動不同的性質和風險,體育園為兩類活動訂明不同場地規則。她指出,體育賽事本質是競技性,當參賽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時,尤其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球迷之間互動較易引發衝突,因此觀眾一般不可攜帶任何容量的水樽及容器進入場館,目的是防止有人將水樽或容器向場內其他觀眾或球員投擲,以確保場內人士安全。至於演唱會等娛樂活動,由於不涉及參賽隊伍相互較勁和對陣,引發觀眾衝突的機會較低,體育園和主辦單位一般會容許觀眾攜帶容量不超過600毫升的塑料或硅膠水樽、杯入場,但不得附有樽蓋、杯蓋及任何液體。
提出質詢的選委界江玉歡指,場館企業包廂及貴賓席據報曾出現各種禁攜容器,關注當局有否檢視出現標準不一的情況。羅淑佩重申,所有進入啟德體育園場館的觀眾,包括在包廂和嘉賓席的觀眾,都須遵守同樣的規則和條款,但個別活動的主辦單位或因應活動性質和安排,在啟德體育園批准下於指定區域向嘉賓提供特別餐飲安排,如容許在包廂使用玻璃杯,嘉賓在指定區域以外,如包廂外相連觀眾席的範圍觀賞節目時,仍須遵守場地規則,包括不可使用玻璃杯。
羅:用可降解紙杯減碳效果較佳
另外,就使用可重用塑膠容器的建議,羅淑佩稱啟德體育園詳細考慮後,認為運送和清洗可重用容器等過程會產生額外的碳排放及運用其他資源,加上重用塑膠容器不可降解,既不能「走塑」亦削弱體育園推動減碳和資源循環再用的效果。她續說,體育園使用經環保認證的可降解紙杯,能夠充分配合和善用園區內的廢物分解系統,整體減碳效果相對較佳。
啟德體育園同日發稿指,園區設置了全面的廢物分類和回收系統,亦是少數引入大型廢物分解系統的大型體育賽事場地,將廚餘、紙杯及其他紙製容器轉化為堆肥、用植物施肥,以強化廢物利用及園景保養,又指園區內使用的紙杯均為環保認證的可降解產品。體育園又說,該微生物技術分解系統今年3月投入運作,專門處理大型活動期間的廚餘和紙類廢物,預計每年可轉化超過200噸的廢物,且近85%的固體廢物將轉化為水蒸氣。當系統24小時運作,經過加熱、攪拌以及除臭除菌,每日可處理近600公斤廢物,並轉化為100公斤的堆肥,並減少運輸和清洗容器所產生的額外資源及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