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經濟不景氣,失業率上升0.2%。(資料圖片)
政府公布本港5至7月的失業率為3.7%,較4至6月上升0.2個百分點,為2022年11月以來新高;失業人數為14.5萬人,增加8,800人。其中餐飲業和零售業等4個行業的升幅最為明顯。有經濟學者預期,隨著內地大型電商在港落戶並擴張,加上關稅戰仍然持續,預料年終失業率將上升至4%;建議本地零售商要團結「做大個餅」,並善用人工智能減省成本。
政府統計處昨發表最新的勞動人口統計數字,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7%,較4月至6月上升0.2個百分點。許多主要經濟行業的失業率均見上升,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業、餐飲服務活動業、零售業,以及地產業有較明顯升幅。根據統計處最新數字,餐飲服務活動的失業率由6%升至6.4%;零售業由4.7%升至5%;建造業由6.8%升至7.2%。
同期,清潔及同類活動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業,以及社會工作活動業的失業率錄得下跌。各行業的就業不足率亦變動不一,但幅度普遍不大。
總就業人數方面,5月至7月為367.1萬人,較上3個月增加1.4萬人;總勞動人口為381.6萬人,增加約2.27萬人。失業人數方面,5月至7月有14.5萬人,較4月至6月增加約8,8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52,600人上升至55,200人,增加約2,600人。
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表示,雖然最新失業率輕微上升,但同一時期總就業人數有所增加的正面發展。失業人數上升部分是因為應屆畢業生和離校人士投入勞動市場所致。
展望未來,孫玉菡指,香港經濟持續增長,應可帶動職位增加,為投入勞工市場的應屆畢業生及離校人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雖然各行業的失業率仍然將會取決於其經營環境,但政府多項推動經濟增長、提振消費氣氛和吸引投資的措施,預期會為整體勞工需求提供支持。
他昨出席一公開場合又指,9月起,所有申請飲食業的輸入外勞,若涉及初級廚師、侍應等職位,除4周本地招聘外,強制要求每名僱主到勞工處就職中心,到現場實地、直接招聘。
學者:本地零售商應主打特色產品
經濟學者李兆波向本報指,最新的失業人數增加近9,000人,而隨著內地電商企業如京東等在港來勢洶洶的擴張,香港零售業將面臨更大困境。另一方面關稅戰仍然持續,他預料年終的失業率或進一步上升至4%。
本港近年迎來結業潮,其中食肆和零售商店是重災區,李兆波認為,業界要團結一致,共同「做大個餅」。他指,香港有成熟的中產市場,零售商應要主打特色貨品,舉例如早前攻港的3COINS其營業額就報捷,「內地市場未到此水平」。李兆波又建議,企業應善用人工智能或IT,減少存貨和人手成本。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近年政府擴大輸入外勞政策,有地區居民反映愈來愈難找工作,甚至外勞取締本地工人。他認為,應立即凍結失業重災區的外勞輸入;同時打擊濫用外勞和黑工的情況,並加強行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