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體育館設施(網上圖片)
政府於施政報告公布,計劃於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以提升旅客體驗和經營效能。新民黨立法會議員李梓敬昨日於立法會提出,康文署可參考已應用面部辨識技術及智能系統的24小時私營健身室,將體育館設施如球場及健身室24小時開放,令場地得以充分使用,並達致智能化管理。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羅淑佩書面回覆,收費設施開放時間為早上7時至晚上11時。非收費設施如全港公園及遊樂場約900套戶外健身器材大多24小時開放,已照顧大部分人需要。局方指如通宵開放設施,涉及額外的公共資源,暫未有計劃推行。
李梓敬在書面質詢中亦關注政府有否計劃將市場營運模式與戶外智慧公園的概念結合,在戶外康體設施加入科技元素(例如利用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技術,讓市民連接健身器材和手機記錄自己的運動數據及身體狀況,並由系統建議個人的健體方案),從而提升市民體驗及使用率。
文體旅局表示,康文署正在公園設施引入科技元素,如正在四個戶外康樂場地推展試行計劃,安裝具智能元素的戶外健身站,讓使用者可在使用智能健身設施後存取個人運動數據及健康資訊,方便管理個人健康、監察個人體質和增加運動的樂趣,從而鼓勵市民恆常運動。首個設於維多利亞公園的智能健身站已於3月開放予市民使用,而位於大角咀海輝道海濱花園、九龍仔公園和屯門海珠路遊樂場的智能健身站預計於本年度內投入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