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19-12-02 04:30:00
日報

縮短急性通波仔手術時間 瑪麗心臟科團隊冀60分完成

分享:

心臟病是常見疾病之一,搶救和治療可謂爭分奪秒。瑪麗醫院心臟科團隊(心導管室),於2010年推出全港首個24小時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服務擴展至24小時後,病人死亡率減約兩至三成;4年前又與消防處合作院前心電圖先導計劃,在港島西聯網一帶的救護車安裝心電圖機,方便救護員盡快取得病人心電圖,再傳送到醫院及團隊醫生。現時有關病人由入院至完成「通波仔」,由約110分鐘減至最快80分鐘,該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譚礎璋(圖右二)認為,團隊現時仍有進步空間,期望日後能達到60分鐘完成的目標,「減少處理各種行政程序的時間,通得愈快,心臟衰竭機會就愈細。」
 

團隊指急性通波仔手術的數目由以往每年數十宗,增至現時逾百宗,近七成都在辦公時間以外進行。須全天候提供治療,團隊成員難免要犧牲私人時間候命。譚礎璋稱,年來有不少節日或新年都在心導管室度過,「年卅晚你救人,就是幫到佢過年。」現時團隊每年會處理約1,800宗治療及診斷個案,當中近600宗屬於「通波仔」手術,另外亦包括消溶術和安裝起搏器等。成員由最初的3名醫生、5名護士候命,現已有5名醫生、10名護士候命。而透過各種方式和措施,團隊希望能盡力拯救每一個病人。這顆救人的心,同時亦獲肯定,團隊今年獲得醫管局傑出團隊獎。

adblk5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全新會員積分獎賞計劃 打開App進入會員專區體驗升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