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茵希望未來能善用科技和檢視流程,進一步濃縮病人排隊見醫生和取藥等時間。(蘇文傑攝)
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履新一星期,她表示未來希望能善用科技和檢視流程,進一步濃縮病人排隊見醫生和取藥等時間,甚至檢視能否在不增加資源下提供更多診症名額,內部則會就新症輪候時間訂立指標參考,能否達成就要再研究。她相信,醫護人員願意留在醫管局工作一定有原因,如對工作充滿熱誠、希望使公營醫療做得更好等,調整薪酬或是最不奏效的挽留方法,「唔覺得薪酬架構留得低呢份初心。」
擬推電子問卷評覆診者病況
李夏茵重返醫管局前,曾在政府醫務衞生局擔任副局長接近3年,再之前就出任醫管局策略發展總監一職,被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形容是強勢回歸。她與傳媒茶敍時表示,政府一直都是醫管局的堅實支持者、雙方關係良好,政府亦不時要求醫管局做一些工作,「做到咪做,做唔到咪話畀佢聽我做唔到囉」,強調只要交代足夠理據和想法,政府就會接受。
現時病人到醫管局求診,不論登記、見醫生、取藥等都需要分別輪候,李夏茵期望未來可提升效率,如使用科技理順流程、增加設備協助病人和重組醫院設施位置等,減省病人排隊時間和步行距離。她強調,病人和照顧者是醫療服務的主角,將來設計服務時會盡量以病人角度出發,提供「一站式」處理模式等,甚至員工可在更注重服務病人細節等,而非只從醫護人員角度出發,並預告擬推出覆診病人電子問卷,了解其病況後判斷是否只見護士和配藥即可。至於新症輪候時間,她指要排期80個星期絕不理想,同意問題長時間困擾大眾,醫管局內部會訂立一個理想的輪候時間指標參考,但坦言何時能達成就要再商討,又稱實際營運效率就要視乎不同醫院,「院長要知道自己嘅責任。」被問到啟德新急症醫院會否成為新措施試點,她重申新醫院有其接收伊利沙伯醫院的任務。
曾試過被運送期間遭「掟彎」
李夏茵憶述一次陪伴家人求診,發現見醫生過程不緊張,但登記流程複雜混亂,排隊期間就很緊張會聽不到叫名,加上過程需時,病人和家屬須花一個早上時間排隊接受15分鐘的醫療服務,未來冀可濃縮這些時間,以及檢視如何在不增加資源下提供更多診症名額,但重申基層醫療方面醫生每日見病人設有數量指標,不會因「做得好而增加工作量」。她並稱,以往一次接受手術前並不害怕,只是被推往手術室時助理會在醫院內「掟彎」,笑言看著天花板的她頓時感到「暈車浪」,若從病人角度出發就不會「掟彎」,形容這些也是對病人的關顧,「係溫度。」
公院病重主人能見寵物?李夏茵:可研究 不贊成狀元一面倒讀醫
醫護服務公營帶初心 不覺與薪酬有關
挽留人手方面,李夏茵稱內部有分析不同年齡層、職級的醫護人員流失率,但薪酬並不是唯一,甚至可能是最沒有效用的留人才方法,因為醫護如果看重收入便應早已離開公營體系,亦沒有人會覺得工作量不多,相信大家留下來一定有原因,例如希望促使公營醫療服務做得更好、對工作仍富有熱誠,「唔覺得薪酬架構留得低呢份初心。」畢業後已加入醫管局的她,認為加入醫管局能做到醫生想做的事、燃點生命,對這個身份感到很驕傲,相信其他醫管局員工都有同樣想法。
上月李夏茵獲委任成行政總裁後,曾表示要醫管局成為一個更有溫度的機構,她稱日常都有透過社交平台了解公眾對醫管局的看法,包括有網民說「你想有溫度啊?你自己落嚟醫院做一下病人你就知」,又指會一併閱讀員工在網上分享的意見,但相信員工都不需經社交平台表達,「依家同事好叻㗎……佢直接send email(傳送電郵)畀我㗎。」她提到,重視與同事、外界的溝通,在上任一周已會見不同同事和聽取意見,日後計劃加強與病人和社區交流,希望從中吸納到有助改善服務的意見,使服務更到位、對病人更合適,之後會到7個聯網舉行員工論壇,以及與員工組織及病人組織會面,另適時會再向社會交代明年生效的公營醫療收費改革措施和進度。
盼日後表意見不再靠吹哨者
李夏茵續表示,敢言文化是病人安全文化的其中一環,當局未來將舉行相關活動推廣,又稱自己以前「好嘈」,自覺有責任每當遇到看不過眼的事情都會發聲,「即使唔關我事,見同事跌落個氹冇理由唔救佢」,故期望醫管局同事都抱有這種心態。她相信,員工在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環境下才會表達己見,寄語管理層應身體力行提供相宜環境予同事理性討論,最理想是同事不再害怕發表意見、毋須再靠吹哨者(whistleblower)分享,「(希望)個個都唔介意話『我出聲,我係講呢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