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draig對香港的法律制度也有高度評價。
從德國法蘭克福到新加坡,再到香港,Padraig Seif的職業生涯橫跨多個司法管轄區。作為一名在香港建立了數十億港元貴金屬交易業務的愛爾蘭商人,他親身經歷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同時作為香港愛爾蘭商會主席,Padraig同時積極推動愛爾蘭與香港的商業、文化聯繫。Padraig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大優勢為「內聯外通」。
問及選擇香港發展事業的原因,Padraig說:「2012年時,我已在亞洲生活了一段時間,主要是在新加坡。當時我們在探索黃金交易市場,香港的稅收制度、與倫敦和紐約並駕齊驅的貿易樞紐地位、擁有悠久歷史的金銀業貿易場,以及資本和商品市場的深厚流動性──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讓選擇變得容易。」
Padraig對香港與新加坡的差異有著明確的觀察:「表面上看,新加坡約550萬人口,香港約700多萬,人口差距並不算大。但實際上,香港的市場要大得多。以股市為例,到2025年6月底,香港交易所的市值超過42萬億港元,接近6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新加坡最新的數據是2023年的約6,500億美元,規模相差近十倍。」
他認為,香港和新加坡雖然都是亞洲主要金融中心,但定位不同:「新加坡更專注於財富管理,是亞洲的瑞士。私人銀行業務在新加坡非常重要,資產和財富管理服務規模龐大。香港則更像紐約和倫敦,提供具有巨大流動性和完善基礎設施的成熟資本市場,並且擁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通道。」

Padraig對香港的商品交易發展充滿信心。
香港與新加坡定位不同
Padraig提到,香港的「內聯外通」策略是其無法取代的核心競爭力:「香港擁有『最佳』的中國市場准入渠道。不僅是滬港通、深港通等股票互聯互通機制,還包括所有配套服務和行業,例如跨境法律服務、會計審計服務、基金行政管理服務和合規服務等。」
這一策略不僅讓香港成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橋樑,也讓外國專業人士受益。他解釋道:「對於像我這樣的外籍人士,香港是進入中國的最佳門戶。基礎設施一體化,讓我可以輕鬆地坐火車40分鐘到達廣東,而不需要簽證。」
此外,Padraig對香港的法律制度也有高度評價:「香港是英語地區,採用普通法系統。如果你來自英國、美國、加拿大或其他前英國殖民地,想在亞洲做生意,香港會讓你倍感親切。這裡的公司設立方式、法律原則都很相似。相比之下,如果你要去中國內地,從語言到法律系統都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Padraig認為,香港為連接中國與全球的重要橋樑。
香港未來須找準定位
展望未來,Padraig認為香港需要專注於自身無法被取代的領域:「香港正處於尋找新角色的階段。過去,它是進出中國的總門戶,無論是製成品、物流、採購和銷售、金融服務還是其他領域。在某些方面,香港的這種門戶地位正在弱化,例如物流領域,更多的貨櫃直接從上海和深圳運往西方市場,繞過了香港港口。」
然而,他強調,香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與內地的融合將不可避免地發生,但香港需要保持國際標準,以維持其作為倫敦和紐約之外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不需要甚麼都做,但必須專注於內地無法做到的領域,例如將內地金融市場與全球經濟連接起來、國際仲裁、跨境法律服務,以及教育和未來科技。」
作為一名黃金交易商,Padraig對香港的商品交易發展充滿信心。他指出,香港作為自由港的地位是其成功的關鍵:「在這裡,貴金屬的交易相對容易,沒有過多的稅收負擔,這使得香港成為貴金屬貿易的理想地點。」
Padraig還透露,目前正在與政府部門探討將黃金納入強積金投資選項:「黃金作為一種長期投資工具,不僅能提供穩定性,還能讓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