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款麵食最能代表香港?相信很多人會選雲吞麵,惟這並非始源於香港。廣東雲吞麵發源於廣州西關,而該祖宗起源於華北。西漢時以麵包皮包肉餡,稱為混沌,後音變為餛飩。宋元時餛飩及其後叫餃子的角子分開。清朝同治年間,湖南人在廣州開麵館,其時餛飩麵以飽肚為主,然廣東人將餛飩改名為雲吞。製麵方式、雲吞餡料、湯底熬製變得更精緻,成為當時上流社會食品;清末知名狀師何淡如一則對聯寫「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哪得食雲吞」。三十年代前已傳來香港,經過多年發展出一套獨特味道。由不知何年開始,佐敦成為食雲吞麵集中地,然根據網民資料嘗三間麵店,一試質素高低立見。
文:何駿傑 攝:何駿傑,陳銘姬
三十年前已包乒乓波雲吞
品雲吞麵步驟先看及嘗一口湯。湯用灸香大地魚、蝦殼、蝦子、豬骨等慢火熬成,若用大火則成奶白高湯。故一般雲吞麵湯不會太滾燙,色淺啡橘紅,能清澈見底,味清鮮濃香;這店湯頗能做到湯清味濃,惟色帶微啡稍濁。據網民指此屬佐敦五大雲吞麵店之一,見店員正包雲吞,問餡料指混蝦肉、豬肉等。原以為近二十年前才出現乒乓波雲吞,實三十年前已包成這模樣。一咬,內餡最少有兩隻大蝦仁,爽口彈牙,肉末脂腴,帶少許汁,皮頗薄,一碗有四粒,豐富滿足,連隨落韭黃花,半熟提香。麵非銀絲幼麵,然去鹼時間足,麵面灑大地魚粉以增鹹鮮,惜麵煮得略熟,軟腍欠彈。望鄰枱食客將浙醋倒在麵中,該做法實破壞清湯味道。麵帶鹼性,部分人嘗後胃部不適,而食麵前先飲一小匙醋,便能中和鹼性;昔麵檔醃酸蘿蔔能增食慾外,亦有同樣效果。
耀記雲吞麵食/九龍佐敦庇利金街29號地舖/電話:23758329
做出半世紀前味道
雲吞麵雅稱為「蓉」,據說「蓉」字取於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芙蓉如面柳如眉」。當時文人便將芙蓉比喻為麵,細蓉有一両麵4粒雲吞,中蓉両半麵6粒雲吞,大蓉二両麵8粒雲吞。廣州西關富裕人家視雲吞麵為點心,便出現「細蓉扣底」講法。一般上枱步驟,先將雲吞放在碗底,匙羹放在雲吞上,接落麵後倒湯,這次序以防麵浸過多湯變軟。三間麵店上枱步驟相同,有首次品嘗次間食客表示做到雲吞麵真味,員工更指做出近五十年前味道。湯清見底,備少許羅漢果甘甜,麵幼彈牙,下熟油添香爽滑;雲吞外形金魚散尾,像在湯內暢泳,惜皮微厚,餡蝦及豬肉近八二比,滲胡椒辛,一口一粒,蘸少許余均益辣椒醬,使餡味昇華,一切大牌檔回憶湧現。
盛記粥麵/九龍佐敦白加士街11號地舖/電話:23513018
遊客慕名區內老店
六十多年老店在區內無人不知,店外貼滿多年米芝蓮推介標誌,多遊客慕名而來,座無虛席。這自稱首創全蝦雲吞,惟部分包得非金魚散尾,蝦爽稍欠肉鮮,麵彈湯淡,觀網民留言指質素比以前遜色,品後感非虛言,徒具其名。
麥文記麵家/九龍佐敦白加士街51號地舖/電話:2736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