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島還未割讓予英國前,九龍十三鄉早已存在,今新蒲崗範圍除十三鄉其中之一沙地園村外,還有蒲崗村及隔坑村。蒲崗之名取蒲田及附近山崗。1942年日軍趕走村民,拆村及削去大部分蒲崗山擴建啟德機場。1958年機場新跑道啟用,舊跑道拆除後原地發展成住宅及工業區,並得新名。舊物隨時光流逝,現剩下爵祿街記飛機著陸位置,啟德遊樂場變成彩虹道遊樂場,彩虹商場落閘近為廢墟,路牌仍記昔日大磡村。至鑽石山站往啟鑽苑出口,望著紅A標誌展開穿梭歲月旅程。
文:何駿傑,圖:何駿傑,歐迪柏
自家口味潮州粉果
行約數分鐘由工業區來到住宅區,正遇上放學時段,粉果小店門庭若市,老闆及員工邊包邊蒸。細問悉因各款口味都不適合自己,故三十多年前開店研製,惟疫情期間停業4年,年多前重新出發,「粉果、韭菜豬肉餃皮用生粉、澄麵搓成,所有蒸熟後要焗皮才變得通透。前款餡料混沙葛、花生、豬肉、韭菜、蝦米,後只得韭菜及豬肉」。粉果大件難一口吞下,皮彈清爽,餡豐爽口,微鹹惹味;韭菜餃翠綠澄碧,胡椒辛重,蘸少許自配方潮州辣椒油,絲絲點綴。
英記美點小食/九龍新蒲崗康強街32至34號康強洋樓地下17號舖/電話:23239519
即包粢飯鹹豆漿
置身在大有街內,車水馬龍,仰紅白招牌記制水日子,經長江製衣廠門口想起六七暴動,不消達這聞名品上海風味工廈食堂。小店宣傳單張示連續三年獲米芝蓮街頭小食推介,甫進直見師傅正包粢飯,此為江浙地區傳統早餐,味分鹹甜,兩同用蒸熟糯米,粒粒分明,前款包榨菜、肉鬆及油條,鹹甜兼備,酥脆不黏;後者下砂糖及油條。只得粢飯有點單調,飲甜豆漿感普通,看餐牌列沒嘗過鹹豆漿。豆漿通常列為飲品,鹹則應為食品,皆因配料豐富,落蝦皮、油條及榨菜,色白呈粉紅,半稠狀似粥,鹹鮮隱帶麻油馥郁,別具特色。
豆漿大王/九龍新蒲崗大有街34號新科技廣場地下9號舖/電話:31884920
即蒸爆湯小籠包
生果舖售荔枝、黃皮剛合時上市,蔬菜店店員減價叫嚷,交通督導員努力發告票,一片繁囂之際,小籠包師傅專心巧手製作。每件皮達21摺,落單後即包即蒸。一揭蓋,5件如豉油碟般大脹起,薄皮包豬肉及由豬皮、豬骨、雞骨、老雞及雞腳熬成湯汁。夾起包頓下墜,湯汁恍在搖晃,只咬破少許外皮,汁隨即溢出,蘸加薑絲上海米醋,肉餡豐腴解膩,碗中濃湯全飲下,一滴也不浪費。酸辣湯色似碗仔翅,稠身集肉絲、木耳、冬菇、豆腐、筍絲及蛋絲,一口軟滑爽實,荔枝醋味先酸吐辣,層次分明。
手拉麵小廚/九龍新蒲崗衍慶街48號衍慶大廈地舖/電話:56073153
魚餃厚皮墨鬚彈
麵檔湯香隨抽氣扇散出,與廣東麵食不同,潮式會落魚露及辣椒油,配魚蛋、墨魚丸、豬肉丸、魚皮餃等。後款相傳創自順德大良,餃皮混鯪魚及澄麵,潮汕則改用門鱔、九棍等。此比其他店大顆,肉餡帶汁,厚白外皮滲淡淡魚鮮。切粒墨魚鬚剛熟彈牙,米粉完條,甘草大地魚豬骨清湯佐炸蒜、芫荽及芹菜碎,實而不華。察店員與食客閒聊歡笑,漸失片段重現眼前。
合利潮州粉麵/九龍新蒲崗衍慶街19號A地舖/電話:2321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