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0-02-07 04:30:00
日報

為新生嬰兒痛心—與林鄭商榷

分享:

回應公院醫護罷工,特首林鄭月娥對傳媒表示,個別醫護服務受影響令人擔心,尤其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服務,所受的衝擊更令人傷心及痛心。這麼有心,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個成人痛心嬰兒有責的故事。

特首林鄭月娥指公院醫護罷工,對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服務受影響。(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指公院醫護罷工,對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服務受影響。(資料圖片)


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流行病學家巴克(David Barker)發現出生體重輕的嬰兒,長大後患冠心病及其相關的中風、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亦特別高。擔心、傷心、痛心,巴克之後提出了「成人疾病的胎兒起源」假說(Fetal Origins of Adult Disease),這假說認為胎兒在子宮內環境會長遠影響成年後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胎兒在母親懷孕期間健康不佳,生長發育失調之下,成年後較易患上冠心病;胎兒在子宮裏吃不飽,長大後過胖的情況亦比較普遍。


輸贏在子宮裏,原來早有科學根據。近年,芝大老師赫曼(Jim Heckman)在贏得諾貝爾獎後主力推廣的「赫曼方程式」,便是希望透過及早幫助弱勢兒童,去減少「輸在起跑線」帶來的貧富懸殊問題。


這裡我想介紹一篇經濟學家把「輸贏在子宮裏」應用到勞動市場的研究。哥倫比亞大學的行家Douglas Almond,十年前發表了一篇叫《Is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Over? Long-Term Effects of In Utero Influenza Exposure in the Post-1940 U.S. Population》的學術文章,分析大流感爆發,對當時還在子宮裏的胎兒日後的成就。


香港人對1918年的大流感比較陌生,當年稱之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大流感傳染力極強,估計美國全國便有近三成人口受感染,而且年輕人受感染的比例亦不低。以育齡期女性為例,便約有三分一人中招。死亡率不高又如何?研究發現,相比其他年紀相若的朋輩,疫症後不久出生的新生嬰兒,長大後完成中學的機會下降一成半、之後的收入亦減少5%至9%,退休年齡時報稱傷殘的比例更高出兩成。


武漢肺炎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怎樣?留待有關專家研究,但有關伊斯蘭教齋戒月的研究指出,孕婦因齋戒而導致胎兒營養不足,成年後傷殘的比例增加兩成。


當內地因疫情擴散而封城的地方愈來愈多,林鄭政府卻遲遲拒絕全面封關。市民由搶口罩到搶罐頭,孕婦的健康又怎會好?你睇下啲細路女幾咁細個,呢啲大肚婆個肚幾咁大,全部係俾佢糟蹋嘅。成人痛心,其實高官有責。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 
逢周一、三、五刊出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