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7-06-07 06:00:00

《睇牙睇上腦》

分享: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秋水》篇中,莊子和惠子辯論到底能否知道魚快樂。首先要假設魚有情感——要麼研究牠的行為,要麼研究牠的腦袋。
功能性磁振造影無輻射,非侵入性。病人進磁力共振機做實驗,如專注用舌頭嘗嘗苦味,機器實時記錄腦袋血含氧量變化。分析數據能找出「被激活」的區域,如嘗過苦味只激活島葉,那表示病人舌頭的味覺受體確實接觸到有味道的化學物質。但如果前額腦區底部也激活了,那病人可能覺得味道很難吃。有病人會因智齒手術而令舌神經受損,這些發現對復康大有參考價值。大腦各區身兼數職,我們必先掌握實驗的設計和意境,才能解釋個別激活模式的意義。
2009年,美國的科學家們刻意推了一條魚入磁力共振機,一條從街市買回來已經斷氣的三文魚。結果牠的腦袋和脊髓竟錄得激活的數據!他們證明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實驗結果需要覆檢校正去減少錯誤。
美國的「抽水」研究與莊子的《秋水》互相呼應。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功能性磁振造影開啟了一扇窗給我們窺探腦袋的深處。如何妥善解讀數據,又是另一門學問了。


作者為該學院放射學導師楊偉勤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