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2-02-17 12:30:00

人格物化的好與壞

分享:
健美體形

在這個自我封所期間,人人自保,大家除了經常佩戴數個口罩及消毒雙手等的「被動保障」外,很多朋友也在這個逆境階段學懂不同的「主動保障」,如健康飲食、有充足睡眠和做適量運動等。若能夠藉此去改變以往較差的生活模式,說不定可來一個健康大翻身。問題是,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讓此改變發生?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一個報告,提及在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中,很多網民會以健美體形為題目,並以數個範疇去吸睛「呃Like」,包括「你選擇如何,身形便如何!」、「堅忍痛苦才可得著成果」以及「與運動戰友一同慶祝」等。從正面去分析,這些張貼的內容可會令讀者有更大的推動力去做運動,從觀看感人肺腑的文字和網友成功塑造身形的相片,往往足以令網民在設定目標及持續運動上達到一定的效果。

但話分兩頭,報告同時指出這種「人格物化」(Objectification)即是將第三者對自己身體的觀點加以內化,把自己當成是一項物品似表達策略,在理論層面上是存在危機。因為這類型的張貼容易令女網民對自己身形不滿,產生自卑感,並造成飲食失調等。男網友也會因為其他網民的完美身形照,驅使他們以不適合的健身方式去操練身體,或以過分的節食方式快速修身。

可見擁有一個健康且正確的價值觀是相當重要,不要被社會的歪理去令自己陷入不歸路。

想知道更多有關運動的文章及教練分享,可瀏覽https://www.facebook.com/sjsfitnesshk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經理(健康服務)陳國雄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