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質爭議從會否傷腎說起
研究發現,參與運動訓練且身體健康的人,可以攝取高達RDA(建議每日攝取量)4至5倍的蛋白質,而腎臟未見出現不良影響。
近年營養學的兩大熱門難題,我認為是:(一)超加工食品是否愈少愈健康?(二)蛋白質是否愈多愈健康?兩大難題,難處之一是問題本身問得不準確。首先,我們都清楚知道,營養不良甚至長期斷食,或營養過剩甚至暴飲暴食,都會導致死亡。長期營養不良的人多吃點超加工食品,或長期營養過剩的人少吃些蛋白質,都可以改善健康。更根本的,甚麼是超加工食品?蛋白質所指的又是哪種氨基酸?是定義上另一難題。經濟學角度分析營養問題,優勢是我們不但明白定義要清楚,更懂得清楚界定邊際上的選擇,問選擇有關的問題。一連幾篇文章,我會先討論幾個有關蛋白質攝取的問題。
去年發表的一篇名為《Common Questions and Misconceptions about Protein Supplementation: What Doe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Really Show? 》的文章,是個方便的切入點。第一個常見問題:蛋白質對腎臟是否有害?文章提供以下答案:
In summary, individuals engaged in exercise training and who are otherwise healthy can consume protein up to 4 or 5 times the RDA without experiencing adverse effects.
美國成年人的蛋白質建議每日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0.8克。於是,有參與運動訓練又身體健康的人(本身有腎病的人則要小心控制攝取量),每公斤體重攝取3.0克蛋白質亦未見出現腎臟問題,但這當然不代表攝取超標蛋白質不會導致其他問題。爭議點,是每公斤體重0.8克的建議每日攝取量RDA是究竟是個甚麼建議?下次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