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20 18:13:42

「是藥三分毒」解惑

分享:
「是藥三分毒」解惑

「是藥三分毒」解惑

有病人食了一段時間中藥,身體漸入佳境,突然想停藥。

問他原因,病人說:是藥三分毒,不敢停西藥,只好停中藥。

這此情況很常見,尤其是癌症病人,他們服中藥的時間比較長,容易受其他資訊干擾,例如身邊親友或網上訊息說「是藥三分毒」,就怕到要停藥。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據知是出自明代醫家劉純《藥治通法補遺》一書,原文是「是藥三分毒,唯開胃無毒,蓋開胃者排毒也」。引起的誤解,可能現代人對中文字用法的誤解開始。

中文字向來一字多意。現在的人將這這句話理解成「凡是藥物都有三分毒」。然中文的「是」還可以理解為「這個」,「那個」,只指某特定的藥物,而非所有藥材,看上文下理,不能斷章取義。此外,中醫這個「毒」字,亦不應該完全理解為負面的「毒害」,在中醫的理論中,毒是指帶有偏勝,例如偏於寒、熱、溫、涼等,而這種偏勝,有時就是治病和調理的依據。

adblk5

我認為將「是藥三分毒」理解為「凡藥皆有毒」是對語義的誤讀,既不符合中醫理論,也與歷代醫家的分類不符。中藥自現存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就己經將藥物分為上中下品,上品用於滋補養生,非治病之藥,可長期服用而無毒副作用。這是中醫入門的典籍,歷代醫家都知藥物可分有毒、小毒和無毒,又怎會說出「凡是藥物都有三分毒」這種話來呢?

我們在臨床治療時,若開了一那些藥力偏勝的藥物,往往亦會開出如甘草、陳皮等健脾和胃的藥來中和毒性。看回原文:「是(這個)藥三分毒,唯開胃無毒,蓋開胃者排毒也」,這樣講就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