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細胞:免疫系統的「雙刃劍」
人體免疫系統猶如一套精密的防線,而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B細胞,不單是對抗病原體的防禦系統,亦可能在某些情況下倒戈相向,變成攻擊自身的叛軍。這種既能保護身體、又可能引發疾病的細胞,正成為醫學界研究的焦點。
B細胞源自骨髓,其主要任務是製造針對特定病原體的抗體。每個B細胞都攜帶獨一無二的抗原受體,能準確識別入侵者。一旦偵測到威脅,B細胞會迅速分化為兩類作戰單位:一類是能大量分泌抗體的漿細胞,另一類則是長期駐守體內、具備記憶功能的記憶B細胞。這種免疫記憶正是疫苗發揮作用的基礎,透過預先激活B細胞,令身體在面對相同病原體時能迅速作出反應。
不過,當B細胞的調控機制出現問題,這套防禦系統便可能失控。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患者體內的B細胞會錯誤攻擊關節組織;至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則涉及B細胞對多個器官發動攻擊。這些自身免疫疾病的出現,正好反映B細胞如何由保護者變破壞者。
針對B細胞的治療策略,近年在臨床上取得突破。例如利妥昔單抗可清除異常B細胞,目前用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及紅斑狼瘡;而貝利尤單抗則透過阻斷B細胞的存活訊號,為狼瘡治療提供新選擇。嶄新的CAR-T細胞療法亦正在臨床試驗中,這種透過基因改造免疫細胞、精準清除異常B細胞的技術,有望為嚴重自身免疫病帶來突破。
隨科研不斷進步,B細胞這把「雙刃劍」正慢慢被醫學界掌握,未來或許能更精準地利用它來治療疾病,減少副作用,為自身免疫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