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17-07-07 06:00:00

《明月幾時有》 暗渡陳倉

分享:

2017年7月1日,《明月幾時有》於內地公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這個關於1941年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遊擊隊抗日的故事,一直是許鞍華導演想開拍的題材,終於在內地資金支持下還了心願。
許鞍華不會不明白,在當前的政治形勢下,必然被人批評她服膺主旋律,甚至向政權獻媚,加上《明月幾時有》的演員陣容,3個主要的「香港人」角色用上非香港演員周迅(雖然「理論上」她有香港身分證)、彭于晏和霍建華,均需要找人再配粵語對白,同時承受著更多選角不恰當的指責。

Ad Block


「香港人」陣容鼎盛
當香港導演彭順和劉偉強紛紛接拍主旋律愛國電影《我的戰爭》及《建軍大業》時,在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可以看到,她並沒有隨波逐流,縱使身在主流中仍保持她言志的態度。
許鞍華在片中加入大量香港演員的演出, 彌補「港味」不足,串場的「香港人」陣容鼎盛,有梁家輝、王菀之、呂良偉、 鮑起靜、李燦森、 歐錦棠、蔡瀚億、何華超、梁文道、黃修平、吳岱融、馮淬帆、潘芳芳、張兆輝等等。


避開抗日神劇的俗套
故事以1941年香港淪陷作背景,小學教師方蘭(周迅飾)意外協助抗日組織東江縱隊營救作家茅盾等文化人行動,並認識了短槍隊隊長劉黑仔(彭于晏飾)。劉黑仔賞識她沉著機敏,招攬她加入遊擊隊。方蘭為遊擊隊冒險傳送重要情報。方母(葉德嫻飾)擔心女兒安危,甘願代送情報,終不幸被捕。為救母親,方蘭迫不得已求助已轉投日本憲兵的舊情人李錦榮(霍健華飾)……對於東江縱隊的抗日事跡,歷史上仍有不少爭議,《明月幾時有》美化了縱隊,其實是想帶出香港人不論貧富和學識高低,都有顆對抗強權的熱心。本片難免將「抗日」行動過度浪漫化,然而導演也沒有刻意醜化日軍,避開了抗日神劇式的俗套。 

Ad Block


精神傳承
許鞍華刻意抽離,在片中加入現代敘事觀點,以年老的東江縱隊隊員彬仔(梁家輝飾)的回憶來展開故事,許鞍華還扮演訪問者!宣傳上被低調處理的葉德嫻,絕對是主角,她在戲中飾演「典型」香港人──自私、貪小便宜,但受到年輕人感召而加入抗日洪流。 
「雨傘」符號在片中兩度若隱若現,《明》片是雨傘運動的暗渡陳倉。影片以古今香港海岸景觀蒙太奇及現代的灣仔街頭作結,「歷史」不是許鞍華最在意的,香港人的反抗精神傳承才是重點。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