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6-23 06:00:00

「香港」小姐

分享:

又是一年一度香港小姐遴選時間,大家當然議論紛紛。除了樣貌和身材,今年特為關注兩位「外國勢力」。兩位非華裔參選女性,包括報道指是澳洲籍的Perrie,和來自美國的Christina。


因Christina匆忙離開的關係,記者未能有機會訪問,但對於Perrie,報道稱她為混血兒,爸爸為希臘人,媽媽為澳洲人,持有香港身份證。翌日就有報道開始預測誰可以突圍而出,報道指兩位雖然不錯,但不太適合「香港小姐」這個名稱,相反,另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混血兒Kelly Ng就是大熱。


看過報道後,只有連串問題:


於沒有詳盡資料下,以甚麼準則評估一個人是否香港人?
有身份證是否已經能稱得上為香港人?
香港人一定要有華裔血統?
香港人一定要識講中文?


一個從加拿大回流不知在香港住了多久的,比在香港住了最少8年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非華裔人士,誰更香港人?


當一個人符合舉辦單位的參選資格,卻被她的種族去斷定合適性,是否種族歧視?


最後一條,何為香港人?


大眾對種族的身份認同和如何建立種族之間的關係往往是建構於媒體上得來的資訊。媒體對於如何建構一個種族共融的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力。然而,由於香港對族裔議題的討論始終未深入,我們很少去考究媒體資訊的準確性。好像很多時我們會看到以美國人,澳洲人和加拿大人去形容一個人的背景,如Perrie的媽媽為澳洲人,但其實澳洲人並不是一個族裔,澳洲是一個移民國家,有著不同的種族社群,如很多移民澳洲的香港人的後裔都已經會稱自己是澳洲人。然而,澳洲人於香港一詞就指為澳洲白人,大眾的種族知識就是如此被定型。於一個自詡多元化的香港社會,還是要許多時間才能與國際社會接軌,才能多角度去考量一個人的身份。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