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5-21 12:00:00

一蟹不如一蟹

分享:

入了醫學院,師兄常有金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蟹不如一蟹。意思指醫學生一屆不如一屆,每況愈下,愈來愈差,唔夠醒目。應該不是指醫術或醫德,因 為他們還是未開始替病人治病,所以大家暫時不用擔心醫療質素下降。為何用蟹來代表醫學生就不得而知,可能是取其諧音「屆」和「蟹」,又或者師兄前輩們對蟹 情有獨中。

一蟹不如一蟹是否事實並不重要,五年醫學院的生活是辛苦,要努力、專心和恆心,是另類填鴨式教育的延續……醫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求真的態 度嗎?沒有,亦毋須要。事實上,做好醫生不需要精英,畢到業已證明你在學識上已達到標準。最重要有醫德、關懷病人、以人為本的,就可成仁醫。這些都不在醫 學院課程內,教授亦不會討論的,一些有心的前輩或許偶然會分享醫生理想。與其說現代年青醫生太過重視work-life balance,冷落了病人,欠缺「醫者父母心」, 倒不如直接了當說:所有醫生都現實了,「目標為本」。教你如何寫grant 和funding多一點資源,請多一個research assistant ,出多一張paper , 好過教你如何做仁醫。醫管局要醫生跑夠數,一個上午掃晒門診一百個病人,三分鐘、四分鐘一個「症」,只要病人唔投訴又冇醫療失誤,收貨,懶得理醫療質素。 你有heart 做醫生,給病人詳細解釋,病人多謝你,這份就是應有的醫患關係(doctor patient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