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醫生訓練是一個長達12年的旅程,包括5年醫學院學習、1年實習、6年專科培訓。雖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道路,許多醫生都立志走這條路。
在香港,所有的專科培訓都是在醫管局屬下的醫院進行,換句話說,醫管局直接決定和支配各專科培訓職位數目。亦即是,未來五年十年,有多少個老人科醫 生,多少個眼科醫生,完全受現在醫管局總部今日的分配和決定。如果您認為局方已有全盤計劃,精確計算,以配合未來人口老化和市民期望,作出策略性研究,那 你會很失望。回到1999年,兩所大學的醫科畢業生並非全數被醫管局聘請,當時有意見認為「醫生過剩」。為了削減醫管局的開支成本,不少畢業生被剝奪專科 培訓的機會,被迫走向私人市場,有些無奈地接受減薪一半的3年專科培訓合約,有些選擇離開香港,在新加坡行醫;也有好幾位同事放棄了理想,走去製藥公司工 作。這是歷史,也是事實,缺乏遠見和規劃的證明。在2011年,有公立醫院人才外流和前線醫生短缺的問題。十多年後,鐘擺擺向另一方,由過剩變成短缺。除 了醫管局日益惡化的工作環境和壓力,這種短缺和人才流失顯然是早期縮減醫療資源的惡果。我們的政府應該從經驗中學習,保持醫療系統一個穩定的資源投入,避 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