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英美的貿易協議看到了甚麼?
當世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美的貿易協議時,英國和美國簽訂了一份更具藍本性的正式協議。這份協議與中美協議不同。中美簽訂的是一份將如何進入談判的協議,其內容在談判期間才有效,如果談判不成功,協議的內容就會拉倒,而英美的協議則是談判的結果,如果沒有出現新情況,將會長期有效。這是一份美國與別國最先達至的正式貿易協議。從中可看到特朗普對貿易協議的基本立場,甚具參考性。
英美貿易協議的第一個特色,是美國一定要有着數,有沒有理由並不重要。按特朗普的觀點,凡與美國貿易而取得順差的國家,就是搵了美國着數,就得按他們搵了多少着數的程度,來決定關稅的比例。然而,英國對美國的貿易長期有逆差,照特朗普的理論,應該是美國搵了英國着數,而不是英國搵了美國着數,那增徵關稅的應是英國,而不是美國。但美國並沒有感激英國,還一律對英國輸美的產品徵收10%基準稅。如果這個基準稅連英國也跑不了,其他國家如果要與美國達成協議,都得接受10%的基準稅。
英美協議的另一個特色是誰想與美國簽貿易協議,都得承諾購買一定金額的美國產品。這次英國就承諾拿100億美元買美國波音飛機。波音飛機近年出過幾次意外,競爭力不如歐洲的空中巴士。看來,往後哪個國家想與美國做生意,都先得承諾幫襯波音飛機,或得買一些美國想賣的東西。
英美協議的第三個特色是貿易對手必須同意向美國開放市場,並取消部分關稅。今次英國就得承諾開放部分農產品市場,互惠准入,互免關稅。英國農民一向依賴政府的保護,一旦開放市場給美國,他們很大可能會吃不消。
總之,凡是美國有優勢的產品,美國就會要求英國減稅;並開放市場。如數碼服務,美國的優勢就明顯比英國強,美國就不接受英國加關稅,必須維持關稅在2%水平,好讓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可以輕鬆進入英國市場。
英美協議的第四個特色是可以有例外,好讓貿易對手多少有點着數。這樣,協議才容易得到對手的議會通過。譬如,今次協議就把英國輸美的汽車關稅,只要不超過10萬輛,就可以從25.7%,調低到只有10%。10萬輛不是一個小數目,佔了英國輸美汽車的九成有多。在這個環節上,英國是有得益的。
英美協議最為不妥的特色,就是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雙邊協定,而是涉及了第三邊——中國。美國要求英國在與中國貿易時,要遵從美國所設立的限制。這意味着將來誰要是想與美國簽貿易協議,誰就得與美國聯手,一起制約中國。
這種情況顯示,美國今次之所以向全球這麼多的國家徵收關稅,目的就是要脅逼其他國家一起在貿易上制約中國。英國是美國的頭馬,所以對美國跟得很貼,不過,世上仍有不少國家會有自己的主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