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訴報告宜重上網站 開放透明除官僚陋習
申訴專員公署被傳媒揭發在其網站刪去2023年4月前的報告及資料,公署其後回應稱,此做法是因政府部門已作改善而「不合時宜」,甚至「對公眾有所誤導」。在輿論的一致反對聲音下,公署只提出可在網站上的「查閱公署資料申請表格」申請索取報告。這做法極度迂迴費時,有如時光倒流20年。公署有必要重新上載報告,給公眾一個知情權,同時顯示願意去除官僚的作風。
特首李家超昨早出席行政會議前回應事件,指申訴專員公署獨立運作,政府不會參與,相信公署會做好現有法例賦予的工作和責任,處理好社會意見。從李家超的回應中,顯示對於申訴專員下架的決定不是完全認同。
申訴專員公署不時就政府部門的公共行政失當,主動作出調查,並提出改善建議。就如本港近年不時發生致命工業意外,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建造業職安健監管工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其後與申訴專員陳積志會面,主動跟進公署所提出的建議,證明這制度可信、可靠及具透明度,獲得傳媒廣泛報道及重視。
不過,申訴專員公署於2018年8月發表兩項主動調查報告,分別就食環署對公眾街市的監管機制及租金管理不足提出質疑。公署指,將資料刪除是因為近年給予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的建議一般在兩年多內已落實。有關講法明顯是站不住腳,就以食環署的街市為例,當時的建議有否全面落實仍成疑。無論學術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傳媒監督,都難以借助申訴專員已完成的報告回顧及參考。
審計署的審計報告,其網站仍可以發現九十年代的報告。若以申訴專員公署的理據,難道昔日的審計報告也會帶來誤會?又以平機會作例子,翻查其網站,他們亦有定期進行有關平等機會的研究報告,一些2020年的報告仍然可以在網站下載。其實一般使用者也明白每一份報告在何時發放,會出現混亂的機率十分之低。
在互聯網及人工智能的時代,資訊的自由及流通是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及開放商業城市的優勢,不應削弱原本較其他地方做得好的習慣。政府的官方文件存檔方式,原本簡單直接的網站下載方式,現在轉變成為迂廻曲折增加成本障礙的方法,可說是時光倒流20年。根據申訴專員公署最新指引,申請查閱文件,署方承諾在十日內回覆,署方答覆之後,何時才能索取到報告仍是未知數。另外,公署要將文件轉成PDF檔,也要逐頁收費,對普通市民索取資料存在困難及帶來不便,更不要說國際研究機構,要越洋付費,更加感受到香港的資訊鴻溝。
申訴專員陳積志日前率領公署代表團前往摩洛哥參與國際申訴專員協會周年理事會會議,出席的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台灣、加拿大、荷蘭、墨西哥、南非、韓國、泰國等。翻查墨西哥、韓國等官方機構網站,均保留報告及資料超過20年。就如韓國反貪腐與公民權利委員會於2008年成立,其歷年新聞稿及報告一直載列在其網站。
在人工智能的年代,網絡資訊愈是數字化,愈能讓人工智能的平台掌握更多準確而無誤的訊息。一般官方部門的網站無論是搜尋器及人工智能平台都視之為可靠的資訊來源。一旦下架的話,無法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提升香港政府的資訊透明度。首爾政府在元宇宙熱潮下,即時開辦元宇宙市政辦公廳,用數碼及年輕人使用的方式,提供市政服務及存放政府的資訊;特區政府銳意將香港打造成智能城市,豈能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