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由作者提供)
<去街>,<行街街>,是廣府人的常用語,泛指自已,或與一班親朋好友,相約一起,去一些自己喜歡的,有特色的地點,商鋪,市集......悠閑自在地逛一逛,看一看的意思!是廣府人不可或缺的一個節假日的好節目,或閑暇日的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之一,而早前駕車途中,聽到一班建制派及非建制派的議員,被邀在一個早晨清談節目中交流,對保持保留香港這個中西文化融洽相處的東方之珠中的廣府行街街特色,競然少有的取得了一致的共識及看法!
八,九十年代之前,在各大屋邨的街市市集還沒有交給領匯,領展管理之前,可是說各區各大小屋邨的大小市集,就是一個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口味,不同風俗人情的一個社會特色縮影,在這些集市裡面,能找尋得到您兒時的喜好,家鄉的味道,奶奶的菜餚,媽媽的手藝,在市集中行一行街街,就能找到孩童時的歡樂時光,找到濃濃的人情味!
為什麼在國外,不少的華人始終不習慣,不能落地生根,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國外很多地方,沒有給人"去街街"的地方,不少國家的不少地方,連Sidewalk(行人路)都沒有,只有行車路,要"行街街"只有去Shopping mall(購物商場/購物中心),沒有了從一條街走到另一條街,從一個商場逛到另一個商場的行街樂趣!講起此事,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多年前,我到美國新澤西卅,去觀看女兒的一個比賽,順便為她打氣,臨去之前,已在香港買好了一些道具,包括一個哨子,準備用來在他比賽中,為她吹哨打氣用,但是臨行匆忙,競然忘記了帶上飛機,只好打算到了新澤西後,再去文具或雜貨店中臨時購買一個,但是到達後,在新澤西的一個Shopping Mall逛到另一個Shopping Mall,就是找不到,後來多方打聽之下,瞭解到在一個地區圖書館傍邊,有一家中國人開的一元店,估計裡面會有,於是我便在沒有Sidewalk的行車路上,走過了一條又一條的行車線,在行車線上疾駛的汽車,也許很奇怪一個中國人,為何在沒有行人路的馬路邊,邊走邊四處張望,於是紛紛放慢車速,甚至打著雙閃燈停下,揮手示意我先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終於遠遠看見那一家用中英文書寫的一元店的招牌,於是欣喜的沖進去,只見店裡燈光昏暗,裡面顧客空無一人,有些貨品甚至蒙上了一層溥塵,可見應該是生意淡溥,店裡唯一的一人是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年人,他一見我進來,馬上笑臉迎人,瞭解到了我的需要後,立刻翻箱倒櫃,忙碌了一輪後,終於從灰暗處,找出一隻紅色哨子!我付錢後,他還不斷地左叮嚀右吩咐:以後要常來,不買東西也歡迎過來!可見他對有同鄉客從遠方來不亦樂乎的那種鄉情盼望及感受!
現今香港各區,也辟出各類行人專區,供港人及遊客"行街街",也允許一些本地及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做各類的街頭表演,但也應規範好表演的時段及聲浪,否則會對周邊的商鋪及民宅做出滋擾!令他們做出投訴!效果會適得其反!
但願香港,能繼續保持多元化的文化特色!能繼續保留不同特色的"行街街"的好地方!

(照片由作者提供)

(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