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7-08-14 06:00:00

責在大學

分享:

徐立之教授最近說,新高中學制執行時,教育局要求大學以中學文憑試「3322」成績(即中文和英文達到3級、數學和通識達到2級)作為入學門檻,結果令學生只專注4個必修科,忽視了社會科學和高階數學。他指出,大學工程學院怕收生不足,唯有錄取沒有修讀高階數學的學生;這些學生入大學之後要追上數學程度,十分艱難。


徐教授認為,這問題倘不糾正,將影響香港的競爭力。他建議,中學數學科應設三個程度不同的課程,分別給文科、商科和數理科的學生修讀;大學工程學院收生,應以商科或數理科的數學成績為入學條件。


現任港科院院長、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教授公開批評新中高課程不重視數學,這不是第一次。去年,徐教授領導的港科院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沒有選修科學或科技相關學科的文憑試考生,由第一屆的43%上升至去年的46%;在同期,修讀高階數學(即M1或M2)的學生由22.9%大幅下降至13.9%。(舊制的中學會考,每年平均有兩成半考生報考要求較高的附加數學科)。徐教授警告說,本港正面臨STEM人才「斷纜」。


今年6月,徐教授再指出,香港初中學生的數理底子不錯,但在新學制下,愈來愈少高中學生修讀高階數學和理科。他強調,大學工程系和科學系的科目都需要良好的數學基礎;政府應盡快檢討新高中學制,修改現有課程,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我十分同意徐教授的這些意見和建議。不過,徐教授有一個說法,卻令我大惑不解;他說,「3322」的大學入學門檻,是教育局「用槍指着大學校長」迫他們接受的;大學校長當時很不願意作出這樣的規定。我不知道教育局用甚麼「槍」去脅迫大學校長;如果他們真的不同意當局提出的入學門檻,為甚麼不堅持對數理科的要求?如果是因為怕收不到學生,那麼,功利和短視的首先是大學,不是學生和家長。


香港有很多聰明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同時也很會計算成本效益。他們要入大學,你的門檻有多高,他們便用多大力氣去跨越。大學放棄了對高階數學的要求,怎能怪學生不選修該科?STEM人才「斷纜」,責在大學。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