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17 04:30:26
日報

香港書展文藝品牌 國際都會文化內核

分享:
香港書展文藝品牌 國際都會文化內核

香港書展文藝品牌 國際都會文化內核

香港書展昨日正式開幕,開展前已有近百名讀者排隊等候入場,最前面的書迷甚至等了十個小時,終於購得心儀的書籍。今年的主題是「飲食文化.未來生活」,預計將吸引更多海內外華文讀者參與這個文化盛會。香港除了是國際金融中心,以一國兩制的優勢,有潛力發展成為華人文化的大都會,匯聚不同思想的碰撞,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

自1990年以來,香港書展每年於7月在會展舉辦,已成為亞洲最大的書展之一。2018年創下104萬人次的歷史最高紀錄,去年也錄得99萬人次入場。書展已成為香港的重要文化品牌,特別是在曾被批評為文化沙漠的背景下,突顯了香港多元發展的潛力。

根據國際行銷顧問公司Resonance與市場調查機構Ipsos去年發表的「2025年全球最佳城市報告」,英國倫敦憑藉其豐富的文化景點和博物館,連續十年蟬聯冠軍。而香港則位列第九十七,顯示在文化領域上,香港仍有很大的追趕空間。事實上,香港的公私營博物館都致力於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例如,發展局古物古蹟辦事處管理的文物探知館,正在進行「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展品不僅來自內地十個省市的文博機構,還有香港出土的重要唐朝文物,以便對比,增進參觀者對香港與國家歷史淵源的了解。

adblk6

《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明確指出,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和出版的自由,這些核心價值在回歸前後,構成了這座經濟城市的獨特吸引力。曾幾何時,香港吸引了海內外的華人學者,築成了華人思想的堡壘。特區政府近年經常強調講好香港故事,除了經濟成就外,文化氛圍也應成為華人社會甚至全球的一道獨特風景。

除了貿發局成功運營書展,打造了這個獨特的文化品牌之外,西九管理局自成立以來,也成為推動香港全球文化活動的重要力量。儘管一直面對財政緊絀,需要政府撥地興建住宅以應對運營需求,但整體入場人次仍然不俗。例如,在七一回歸紀念日,M+博物館全日錄得破紀錄的逾2.51萬人次入場。此外,M+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畢加索的展覽,成功吸引了周邊國家的藝術愛好者前來觀賞。不同策展機構之間可以有機地互相連結,協同推廣,將這批高端旅客吸引到參與其他文化活動,將各點連成線,發揮更大的文化效應。

市場力量同樣不容忽視,香港的簡單低稅政策和資金自由進出,使我們成為世界拍賣的中心,而藝術品拍賣也成為常客。然而,在藝術品評鑑、儲存和展示等方面,香港仍有可發展的空間,以利用香港作為中國城市的特殊背景,將全球珍貴的藝術珍品帶給中國的愛好者。

文化需要傳承和發展,年輕一代如何在自身的文化範疇中找到感興趣的著力點,將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續的重要動力。昨日中學文憑試放榜,媒體四出訪問狀元,其中來自地區名校的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的女狀元接受了記者訪問。她表示作為跨境學童,每日需花費不少時間在交通上,但她珍惜這些時間,通過接觸新聞資訊深入了解世界,並努力將書本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理解現實世界,這樣有條不紊的回應,展現了她作為年輕中學生的成熟與得體。

adblk7

因此,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人才輩出,並不斷匯聚全國的文化精英。香港除了要培育本地的接班人,還應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全球華人知識分子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文化影響力,共同打造香港的文化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