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7-23 04:30:00
日報

從曹操墓到考古盲盒

分享:

2009年在河南安陽搶救性發掘了一座東漢大墓,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的確認,這就是魏武王曹操高陵。消息一經發布,從學者名人到普羅大眾,質疑聲四起;從出土石牌的真偽,到發掘論證過程是否草率;從有無「七十二疑塚」的論爭,到為何沒有墓志出土?甚至認為曹操墓係偽造!

曹操墓發掘成為了社會熱點,千萬人在關注。與其他熱門事件一樣,大眾都以自己方式來解讀曹操墓的真偽,考古專家的意見和話語反而缺失,不被人們所重視。從這一刻起,考古學家才有共識:考古真的應該面對公眾了,再不這樣做,考古學界會陷入很被動的位置。


復旦大學高蒙河教授是公眾考古的權威,他提到:開展公眾考古的目的,是使考古與社會或公眾之間結成利益一致的社會關係共同體或聯合體。


曹操墓事件之後,中國公共考古學體系全面啟動,考古學界有意識地讓公眾積極參與公眾考古的系列活動,通過精準系統的考古學傳播,使專業考古成果為民眾所知曉,促進全民加深對考古文化的認識,讓文物保護意識深入人心。


十多年過去了,公眾考古在國內的推廣和發展卓有成效。今年初三星堆遺址新的考古發掘,央視進行現場直播,吸引400萬人在線圍觀,10億網絡閱讀討論量,這都是過去不可想象的盛況。


現在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和文物修復套裝,以親自動手的方式讓學生和愛好者體驗考古學家的樂趣,加深對歷史和考古的認識。考古遊學的興起,暑期敦煌遊的超級火爆,都說明公眾考古熱潮方興未艾。香港在這方面發展緩慢,需要借鑑國內經驗,急起直追。


筆名松花芥子,遊走滬港兩地30年的香港人,復旦大學考古學博士,從事國際教育、青年創業、文化遺產發展顧問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