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9-03-11 06:00:00

收股息稅到底有幾公平?

分享:
手持十多萬股滙控,每月股息收入可達5萬元。(資料圖片)

手持十多萬股滙控,每月股息收入可達5萬元。(資料圖片)

上星期有左膠型媒體的先行者的「社評」提議,香港政府應該改革稅制,而改革的目標「不應該只為增加稅收,而是要令稅制結構更符合公平公義。」該「社評」認為,香港現在的簡單低稅制已漸見不足,開徵股息稅才是大勢所趨。
 

在該「社評」中,一名辛苦返工,每日朝九晚九,月薪只得3萬元的打工仔每年交稅接近兩萬元;相反,一個安坐家中,手持十多萬股滙豐控股(005),每月股息高達5萬元的億萬富翁就不用被稅局追數。「社評」認為,這種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稅制已是不合時宜,開徵股息稅才是大勢所趨。

我明白社會上對貧富不均愈見嚴重相當重視,亦理解社會應該在某程度上維護普通人生存的尊嚴。不過,在拋出那些「志願宏大」的政策時,我們亦需要認真分析這些政策的後果。

先不說現在香港的庫房水浸,根本不用多徵稅項,亦不說上市公司在派股息前其實已被徵收利得稅。換句話說,開徵股息稅,是在公司利潤扣去利得稅後再度徵稅。

左膠們可能會話:既然原本稅制優待了那些億萬富翁,現在雙重徵稅也未嘗不可。不過,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府開徵股息稅後,上市公司就自然會減少派息。美國的上市公司自1980年代就因為股息稅慢慢減少派息,而在2003年美國曾經大幅降低個人股息稅時,它們又突然加碼派息,可見上市公司的派息政策對應於股息稅多少是有其「彈性」。

假設現在香港政府開徵股息稅,滙控當然就會減少派息。多出來的利潤滙控會如何處置?為了避股息稅,又為了減低利得稅的負擔,它可以增加各種支出,例如董事們的酬金可以加碼,主席的獎金可以更豪,又例如行政總裁出差可以入住總統套房而不用「屈就」在商務套房等等。這結果是否合乎經濟效益我先不說,但小股東因為少了每個月幾千元股息而不能安享晚年,上市公司大股東/高層仍然享受高薪高福利,這真的是那份左膠型媒體的先行者所願見?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