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田第一城。(資料圖片)
儘管香港樓價從高峰下跌約27%,本港仍連續15年被評為全球房屋最難負擔城市之一。然而,若仔細觀察市場變化,置業負擔能力已較高峰期顯著改善,反映本港樓市正逐步重塑其吸引力。
為深入了解此趨勢,筆者選取兩宗具代表性的成交個案,並以土地註冊處資料為基礎,分析現時市場估值,並模擬不同利率情境下的按揭負擔比率。假設按揭成數為七成,年期為30年,利率則分別採用2021年的上限(1.44%)、現時水平(3.5%)及9月可能實施的減息後水平(3.25%)。同時,根據兩人及四人家庭的月入中位數,計算其按揭負擔比率,以反映實際負擔能力。
個案一:沙田第一城
2021年2月,沙田第一城49座一個單位以590萬元成交,實用面積約285方呎。以當時利率1.44厘計算,按揭負擔比率為49.9%,以兩人家庭月入中位數28,300元為基準。
現時該單位估值約443萬元(參考滙豐網上估價),較高峰期下跌約24.9%。同時,今年首季兩人家庭月入中位數升至32,200元,較2021年第四季上升約13.8%。在現行利率3.5厘下,按揭負擔比率已降至43.2%,較高峰期下降13.4%。
個案二:嘉湖山莊
2021年3月,嘉湖山莊景湖居5座一個位以720萬元成交,實用面積約557方呎。當時按揭負擔比率為38.8%,以四人家庭月入中位數44,500元計算。
目前估值約為460萬元,跌幅達36.1%。同期四人家庭月入中位數升至53,600元,增幅達20.4%。在現行利率下,按揭負擔比率已降至27%,較高峰期下降30.4%。若9月出現減息,負擔比率將進一步降至26.1%。
上述數據顯示,置業門檻已明顯降低,負擔能力顯著改善,為樓市注入正面動力。
資金充裕 支持樓市
除了負擔能力改善,香港樓市亦受惠於充裕的資金。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數據,6月份定期存款總額為10.13萬億元,較4月高峰回落約3.6%,但香港整體存款基礎仍然穩健,活期及儲蓄存款則顯著增加,6月份達到約8.54萬億元,較4月上升約13.2%,即約1萬億元。
此反映投資者正策略性地重新部署資金,或預期更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若現時約10萬億港元的定期存款中,僅有1%流入樓市,即相當於1,000億元的潛在成交額。以平均樓價800萬元計算,可轉化為約12,500宗潛在新增需求。
展望下半年 樓市動力可期
多項利好因素正逐步匯聚,包括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升溫,港息有望跟隨下調,進一步提升資金流入樓市的可能性。此外,「供樓平過租」的現象日益明顯,不僅吸引自住買家,亦刺激投資者入市意欲。
綜合而言,樓價回調、負擔能力改善及資金充裕三大因素,有望為今年下半年樓市提供持續的上升動力,值得市場各方密切關注。
世邦魏理仕香港區估值及諮詢服務部資深董事陸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