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7-11 04:30:36
日報

深度遊不丹 不是為了消費快樂

分享:
據指不丹「快樂指數」很高,其深度遊往往以此為招徠。(資料圖片)

據指不丹「快樂指數」很高,其深度遊往往以此為招徠。(資料圖片)

真正的不丹深度遊,終極之目的是甚麼?

據說,兩件事讓香港人認識不丹:其一,梁朝偉與劉嘉玲在2008年於當地舉行盛大婚禮;其二,有報道指收入偏低的當地人「快樂指數」很高。可能是這兩個原因吧,甚麼不丹深度遊,總喜歡以「蜜月旅行打卡聖地」或「快樂國度神秘面紗」作招徠。作為吸引消費者的方便法門,我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若果追求消費快樂就是你的究極目的,地球上實在有太多性價比更高的其他選擇。港人去不丹往往在曼谷轉機,留在曼谷消費快樂不是性價比更高嗎?4次遊不丹,我的體會是向不丹政府支付每天100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費作入場券,遊不丹求快樂是個人消費行為,問題只是我看不出這種消費遊有任何深度。

adblk5

缺乏主觀意識的人工智能,比一般「深度遊」多一點自知之明:「真正的不丹深度遊,其終極目的是體驗與探索不丹獨特的『幸福哲學』與文化精髓,深入理解其基於『國民幸福指數』(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的價值觀,並在自然、精神與文化的交融中尋求內心的平靜與啟發。」

從世俗的經濟學角度看,個人行為有「消費」與「投資」之分。前者,滿足既定的種種欲望,消費只有「抵唔抵」(今天廣泛以性價比量化);後者,簡單的投資是為了滿足未來的種種慾望,深度的投資卻講求陪養更好的品味。我在《21世紀價值健康投資策略》便解釋過,耐性是可以培養的品味,教育除了讓學生更有效接收和運用健康資訊,亦能夠豐富我們對未來的想像,進一步有效提升讀書人對健康的需求。今天我想補充的,是不丹作為地球上唯一的藏傳佛教國家,深度遊不丹應作為一種投資。眾所周之,金剛乘有四思維:(一)暇滿難得;(二)觀無常;(三)怖輪迴苦;(四)知黑白業。轉心四思維改變心性不是甚麼秘密,以經濟學語言方便解說就是幫助發現品味的四種思維。觀無常,「蜜月旅行打卡聖地」提醒你沒有「永結同心」這回事。怖輪迴苦,「快樂國度神秘面紗」揭開了唯有斷除煩惱的智慧。於是,深度遊不丹作為一種世俗的投資,其實是投資死亡!

跟大家分享兩個壞消息,首先是人難免一死,更壞是難免的死期之不確定。珍惜暇滿難得的機會,陪養比有限餘生更遠大的耐性,適當選擇每個行為帶來的黑業白業,投資死亡皆因萬般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