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5-07-22 04:30:11
日報

眼前一絲絲違和感

分享:
當某項投資領域由盛轉衰,資金自然會另覓出路。

當某項投資領域由盛轉衰,資金自然會另覓出路。(資料圖片)

若果市場氛圍與價格走勢背道而馳,後者絕對更有可信性,因為前者是傳媒朋友依據普羅受眾喜惡所營造的,而價格乃由真金白銀所承托的,這是我執筆十數年來的經驗。

自今年初,香港主流媒體最近聚焦的,是上市公司出現流動性壓力,旅遊、娛樂及飲食業裁員及結業,失業率持續上升,樓價跌勢未止等,坊間悲觀情緒比疫情時更甚。個人也認為上述問題未有好轉,並持續惡化的跡象。然而,今年恒生指數已靜悄悄地上升超過20%,個別中細價股升幅更大。

adblk5

當呆壞帳上升,銀行界裁員消息不絕時,本港資產管理行業正值鹹魚翻生之期。行內人才會知道,證監會的牌照公司一值有價有市。於2019年峰期,持第四、九號牌的資產管理公司淨價可高值500萬元。惟經歷疫情後,缺乏實際業務下,同類資產價格曾跌至100萬港元仍無人接手。不過,自今年初起,不少內地資金開始從新在香港創立資管公司,新牌照申請如雨後春筍,相關牌價已回升至200萬元。

Money Never Sleeps!當某項投資領域由盛轉衰,避過一劫的資金自然會另覓出路。從價格反映,「棄樓從股」長線趨勢已在本港展開。至少,將強績金轉投中港股票基金、或亞洲股票基金,並持有兩年以上,可跑贏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