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4-05-23 12:15:00

禮樂和合——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

分享:
「鉞」是商代重要禮器和王權的象徵。

「鉞」是商代禮器和王權象徵。

數天前,我到香港文物探知館為古物古蹟辦事處同事以及專程從山東來港的專家打打氣,他們正忙於為下星期開幕的「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山東文物特展」進行布展。

山東布展團專家和古蹟辦同事向我介紹展覽和亮點展品

山東布展團專家和古蹟辦同事向我介紹展覽和亮點展品。

山東位於黃河下游,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們熟悉的孔子和魯班都是山東魯國人,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魯班則被尊為百藝之師,都是我國重要的歷史人物。香港的兩座一級歷史建築 - 孔聖講堂和魯班先師廟便與這兩位重要人物有關。

 

山東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漸漸孕育出獨特魅力的齊魯文化,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山東史前時期,從大汶口文化(約6,000至4,400年前)到龍山文化(約4,400至3,800年前),玉器和陶器經歷了漫長發展歷程,玉器從美的追求和信仰寄託發展成權力和等級的象徵;陶器則由日常飲食器皿發展至禮器,用於彰顯貴族的身份和地位;到夏商周三代再演變成銅禮器,成為國家政治權力的象徵。西周初年,周公制禮作樂,青銅禮樂器形成一套嚴謹的政治制度和行為規範。山東魯國於周公封諸國時,位列諸侯國之首,享有天子禮樂等文化特權,山東因此保存並傳承了周文化。山東考古出土的器物反映齊魯文化深厚的禮樂元素,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徵。

下星期開幕的「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山東文物特展」,展品包括玉石器、陶器、銅器,以及原始樂器等多個門類,並全部首次在香港展出。大家可透過這60件/套精選山東文物,瞭解獨特且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展覽同場亦展出香港的重要出土文物,包括彩陶盤、白陶盤、石鉞、牙璋、石串飾等,以作齊魯文化與嶺南文化對比,揭示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特徵。

我搶先跟大家分享其中兩件我十分喜愛的展品。首先是最惹人注目、樣子非常「卡通」的商代青銅禮器——亞醜鉞。

Ad Block
「鉞」是商代重要禮器和王權的象徵。亞醜鉞在1965年於山東青州蘇埠屯遺址出土,因鉞面銘正反「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山東博物館藏)

「鉞」是商代重要禮器和王權的象徵。亞醜鉞在1965年於山東青州蘇埠屯遺址出土,因鉞面銘正反「亞醜」二字,故得名「亞醜鉞」。(山東博物館藏)

「亞醜鉞」出土時引起極大哄動,它是目前全國發現的四十餘件商代銅鉞中,製作最精美的一件,被內地民眾一致選為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現代人看「亞醜鉞」,總會覺得它可愛和漂亮,事實上是由「斧演變而來,可作兵器和武器,是王權和軍權的象徵;而「亞醜鉞」鑄的是人面獸相紋,造型誇張,怒目張口,眉、目、鼻突起,嘴角上翹,似笑非笑,還露出兩排牙齒,以營造威懾感,這是商代青銅器的裝飾風格。由於與亞醜鉞一同出土的銅器也見「亞醜」二字,亞醜鉞的主人可能是僅次於商王方伯一類的重要人物。

亞醜鉞上鐫刻的銘文「亞醜」二字。

亞醜鉞上鐫刻的銘文「亞醜」二字。

展覽的另一重點展品是「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高柄陶器原是先民用以承載美食,奉獻給祖先和天地神靈的器物;而專用於祭祀的蛋殼黑陶高柄杯,屬於距今約4,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這高柄杯表面烏黑光亮,器皿外壁薄如蛋殼,被譽為「黑如漆,薄如紙,明如鏡,硬如瓷」,是中國史前製陶技藝的巔峰之作;它是貴族進行祭祀、宴饗等重大禮儀活動時使用的禮器,具等級理念和禮制內涵。由於年代久遠,存世完整的蛋殼黑陶高柄杯極為罕見,大家一定不要錯過這件星級展品。

Ad Block
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於1977年在山東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距今約4,000年)的器物。高柄杯十分完整,極為罕有。(山東博物館藏)

蛋殼黑陶鏤孔高柄杯於1977年在山東臨沂大范莊遺址出土,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距今約4,000年)的器物。高柄杯十分完整,極為罕有。(山東博物館藏)

「禮樂和合  探知齊魯— 山東文物特展」將由5月29日起至10月6日,於尖沙咀九龍公園香港文物探知館展出,免費入場。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