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8-27 12:30:00

11個遇溺徵兆你要知

分享:
11個遇溺徵兆你要知

意外遇溺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士身上。尤其夏日,不少從沒運動習慣或泳術一般的大眾也愛到泳池暢泳或到海灘參與水上活動,因此遇溺的個案也會較冬天多。

遇溺是指因淹沒或侵入液體而導致呼吸困難的過程。現實生活中遇溺者通常不會如戲劇般在水面伸高兩手大叫,相反他們會本能地企圖撐起身吸氣而雙手仍在水中狂抓掙扎,同時因無法伸頭上水抖氣而受驚,以致喉部肌肉出現反射性痙攣收縮,並使聲帶內收及聲門部分或完全關閉致不能發聲,而且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於是腦部亦缺氧,遇溺者因此而可於數分鐘內昏倒,當肺部積水到一定程度便無法供氧,甚至會死亡。

因此,若發現游泳人士突然在水中靜止下來或是下沉,並出現下列一些狀況,就值得懷疑是遇溺,必須立即高聲呼叫救援,盡快把遇溺者救上水面。

失去知覺前

  • 不停拍打水面,嘗試把頭浮在水面上;
  • 在水中做出四肢混亂,無序的動作,無法有效移動;
  • 身體直立在水中,頭部不是沉入水中;
  • 把嘴伸出水面吸氣,但不能持續;
  • 無聲掙扎,明顯呼吸困難;
  • 表情恐慌,臉色變蒼白或發青。

失去知覺後:

  • 頭部向後傾斜,口部張開;
  • 眼睛閉上或眼神空洞不能聚焦;
  • 頭髮蓋過前額或眼睛;
  • 身體直立在水中,突然不動,沒有用腳踏水;
  • 身體下沉,或半浮沉。

當遇溺者被救上岸後,等待救援時,若遇溺者失去知覺,但仍有呼吸心跳,正確的急救方法是將之置於「復原臥式」,即身體側臥、頭部略向下的急救姿勢,以便可保持氣道暢通,並讓吸入肺部及胃部的積水可從口腔流出。惟當遇溺者沒有呼吸心跳,則要立即進行心肺復蘇法CPR(又稱心肺復甦法)來維持血液循環,並盡早使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因為愈早得到以上急救,送到醫院後能救活的機率就愈大。

adblk6

香港港安醫院—荃灣急症科顧問醫生陳銘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