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奶期隱藏的可能原因:胃酸倒流
未照顧過初生嬰兒的人,難以理解照顧者的辛酸。即使用心照顧,孩子的反應未必如預期。其中一個常見問題是孩子突然討厭喝奶,一碰到奶瓶便大哭。若經醫生診斷無其他問題,這常被稱為「厭奶期」。幸運的是,大多數孩子在厭奶期後會恢復正常進食。
長期以來,厭奶期的原因不明,但有一些新觀點值得參考。有人認為厭奶期可能是胃酸倒流的表現。當孩子喝奶時,奶進入食道,連接食道與胃的括約肌會打開讓奶進入胃部。理論上,胃蠕動時括約肌應收緊,但若因某些原因括約肌持續放鬆,胃內的奶和胃酸可能倒流至食道。酸性刺激使孩子感到不適,進而拒絕喝奶以減少痛苦。由於胃酸倒流無明顯外在症狀,且難以在嬰兒身上檢測,問題常被忽視。
對於經醫生診斷為無原因的厭奶期,且情況不嚴重、體重正常增長的案例,可先觀察。但若喝奶量影響生長曲線下降,可考慮使用控制胃酸倒流的藥物,如質子泵抑制劑。這類藥物對嬰兒安全,通常在24至48小時內改善胃酸倒流,減少孩子對喝奶的抗拒。由於不適可能已持續一段時間,孩子未必立即完全恢復,但只要持續改善,可視為成功。
藥物使用時段一般以2至4周為單位,停藥後觀察孩子反應。許多案例停藥後不再復發。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嘗試此類藥物是值得考慮的。
在質子泵抑制劑問世前,胃酸倒流會隨孩子長大、括約肌成熟而改善,這也是大多數厭奶期最終消失的原因。然而,治療胃酸倒流僅適用於部分厭奶期案例,並非通則。使用前必須與醫護人員充分討論,確認是否適合開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