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須使用簡單工具進行「簡易粉末顯微鑑定」。

中藥材種類五花八門,有些外形極為相似,一般會採用傳統性狀鑑定或顯微鑑定進行鑑別,保障用藥安全。
傳統性狀鑑定依賴觀察外觀等特徵來分辨中藥材,雖然操作簡便,但其準確性往往易受制於鑑定人士的經驗。
相對而言,顯微鑑定方式更加科學和嚴謹,且結果穩定準確,因此亦成為國際藥典中的主要鑑定方法之一。然而,顯微鑑定需要專業顯微鏡及複雜的前期處理步驟,通常僅能在專業實驗室進行,普及性受限。
為了突破這個限制,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檢測中心)研發了「簡易粉末顯微鑑定」技術,大幅簡化原有的複雜流程。即使未經專業訓練,中藥前線人員只須配備便攜式顯微鏡和基本工具,按照簡易步驟及顯微特徵圖片指引,就能隨時隨地進行鑑定。
面對鑑別難度較高的皮類中藥材,檢測中心同時展開「香港常見皮類中藥飲片的性狀及顯微鑑定」,結合性狀鑑定與顯微鑑定,建立雙軌鑑定的標準。此方式既保留了性狀鑑定操作快捷靈活的優勢,亦結合了顯微技術具備準確性的優點。業界若能在採購過程中採用這套方法,可有效減低因外觀相似而導致的誤購風險,為中藥質量與用藥安全把關。
檢測中心已發布相關鑑定標準,配合詳盡的圖文標注展示藥材鑑定特徵,並設立網上檢索系統,方便用戶根據關鍵性狀與「簡易粉末顯微鑑定」特徵,迅速搜尋相關藥材。除此之外,檢測中心亦特別製作了教學短片,示範「簡易粉末顯微鑑定」操作步驟。想了解更多,歡迎瀏覽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網頁。
作者為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助理中藥主任麥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