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16 04:30:26
日報

正確理解毒的內涵養生排毒

分享:
正確理解毒的內涵養生排毒

正確理解毒的內涵養生排毒

在現代社會,排毒養生已成為時髦名字,然而,對於「排毒」一詞中「毒」的真正含義,許多人卻知之甚少。「毒」的內涵,有廣義狹義的區別,現代養生講的毒都是廣義(內毒外延)。

狹義的「毒」在中醫臨床醫學上是專有名字,指具有明確病理特徵和臨床表現的病證。毒邪分為外毒和內毒。外毒來源於自然界的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癘氣、蟲獸、藥毒等,它們多由外而內侵襲機體。它們都具有峻烈性、傳染性、危害性大。

內毒(廣義)多是身體內部產生的,如飲食不當、情志不遂等導致的氣血失調、臟腑功能紊亂等,都可能形成內毒(泛指痰飲、瘀血、氣滯、濕濁等)。它們都具有複雜性、隱匿性和頑固性等特性,能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例如,濁毒多由內生,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等因素有關;瘀毒則因血液凝鬱久而成,與外傷或內傷有關;熱毒則是火熱之邪蘊蓄不解而成,易與其他邪氣相兼為病。

中醫養生觀念中,「毒」更多地是指那些由於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機體內部失衡狀態。如飲食不當導致的脾胃不和、情志不遂引起的肝氣鬱結(鬱火)等,都屬於排毒養生需要關注的「毒」(嚴格來說不能定義為毒)。

尤其是現代社會壓力大,作息不規律,「肝毒」一詞滿天飛。這些「毒」遠不如臨床意義上的「毒」那樣劇烈或複雜,嚴格來說不能說毒,與狹義毒內涵與外延不同,現代人多喜歡看養生節目,有時患者來就診告訴醫生:「我體內有毒(肝毒、腸毒),你幫我排毒吧!」有時讓專業醫生感覺莫名其妙。

adblk6

所謂排毒多是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食療、針灸、藥物等方法,促進機體氣血流通,增強臟腑功能的協調,避免濁(痰、飲)熱(火)瘀(滯)的蓄積,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教授汪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