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的特色療法,它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結合三伏天灸療法,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變,如支氣管哮喘,鼻敏感,風濕與類風濕關節炎,中老年畏寒症等,此類疾病多具有陽氣虛損之因。「夏治」,指夏季這些病情有所緩解,趁其發作緩解季節,辨證施治,適當的內服和外用一些藥物,以預防冬季舊病復發或減輕其症狀。冬病夏治法,是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平衡觀點,治未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正氣學說觀點,及天人相應的觀點為基礎,對冬季易發疾病或冬季症狀加重的疾病以及虛性體質,在夏季時借助自然旺盛之陽氣,通過溫陽補益祛寒的治療手段,扶正祛寒,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使機體趨於陰平陽秘,緩解或控制疾病發作。
適合冬病夏治的病種主要包括三類,一是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慢性肺部疾病,二是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胃腸病,三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痛症。但其中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疾病都要強調「虛寒」二字,也就是說一定要講究辨證,只有對「證」了,才能使用本療法。由於所用的藥物多為辛溫性質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因此僅適合於虛寒型的病證,濕熱、實熱型的病證就萬萬不能用。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該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