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瘡、暗瘡、痤瘡與玫瑰痤瘡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聽到「生瘡」便感到害怕,並常混淆痔瘡、暗瘡、痤瘡和玫瑰痤瘡這四個詞語。雖然這些疾病都涉及皮膚或身體不適,但其成因、症狀和治療方法大相逕庭。以下將詳細解釋,幫助大家更好理解。
痔瘡通常指肛門和直腸部位的靜脈腫脹,分為內痔和外痔。內痔位於直腸內部,通常無痛但可能出血;外痔位於肛門周圍,可能引起疼痛、腫脹和不適。輕度痔瘡可通過增加纖維攝入、保持良好排便習慣及使用局部藥物緩解。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暗瘡由皮脂腺分泌過多、毛囊堵塞及細菌感染引起,常表現為紅色丘疹、膿包或黑頭粉刺,主要發生在青春期,但也可能影響成年人。治療包括外用藥物(如過氧化苯甲酰、維A酸類藥物)、口服抗生素或激素治療,嚴重病例須皮膚科醫生介入。痤瘡是暗瘡的正式學名,前者多用於普通話地區,後者常見於粵語地區。
玫瑰痤瘡是一種慢性皮膚病,主要影響面部(鼻、臉頰、額頭),特徵包括面部潮紅、紅色丘疹、血管擴張及皮膚敏感,多見於中年女性。其成因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遺傳、環境因素、激素變化及特定食物有關。雖無根治方法,但可通過外用抗生素、硫磺類藥物、口服抗生素或激光療法控制病情。
了解痔瘡、暗瘡、痤瘡和玫瑰痤瘡的差異,有助患者正確識別症狀並及時就醫。若有相關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生以獲得準確診斷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