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09 12:30:00

腰痛必須躺平?還是愈瞓愈痛?

分享:
腰痛

「躺平」一詞來自內地,形容年輕人拒絕再為資本家賣力卻慘遭剝削,因此決定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為目標來工作。西方也有相似的「quiet quitting」主義,意即每天懷着「已遞信辭職」的心態來上班。其實從醫學角度看,身體躺平得愈久,位於脊椎旁的肌肉,便會在不經意間萎縮,使肌肉也加入quiet quitting行列。

 

留醫日久變失能

有時候病人躺平乃身不由己,最佳例子有長者跌倒引致髖關節骨折,以及脊椎壓迫性骨折。在治療初期,適當地臥床休息,的確可減少因移動骨折部位所帶來的痛楚。然而長時間躺平,卻會引致失能(De-conditioning)的醫學狀態,使肌肉流失、關節僵硬,活動能力隨之降級。加上公立醫院長期人手不足,未必可為病人頻密地做物理治療,結果留醫長者往往愈住愈耐,繼而由急症病房轉往復康醫院;最終因為行動不再自如、生活不能自理,而被送進老人院去。

 

腰痛躺平有根據?

另一邊廂,有些病人躺平卻是心甘情願,甚至是聽從醫生吩咐,當中以急性腰背痛患者為主。原來以往有不少醫生,也是「躺平主義」的發起人。何出此言?全因在治療急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經痛上,對於醫生應否建議患者臥床休息,或是維持日常活動,臨床研究一直存在爭議性結論。至今,醫學界普遍支持維持日常活動,較躺平更有效地減輕腰背痛程度;至於坐骨神經痛,兩者在紓緩痛楚上則無明顯差異。故此在治療上,短暫躺平無可厚非,但關鍵在於「短暫」;當痛楚得以改善,患者便須及早下床活動。

adblk6

 

工傷腰痛躺着賺?

還有一種病人躺平模式,被視為「躺着也賺錢」,實情卻是明賺實蝕的「反向健康投資」。筆者曾遇過一位病人,從事藍領的他在工作時拉傷腰部,需接受藥物及物理治療,期間在僱員補償條例下可獲發「工傷病假錢」。然而他的痛楚經過四個多月的治療後,卻無顯著改善,而影像檢查卻查不出腰椎有重大問題。細問之下,他才承認未有按治療師指示,每日做伸展及強化腰肌運動,反而日夜在床上躺平打機及睡覺。或許工傷暫時為他帶來了「被動收入」,以致他在復康過程中也被動起來。但得不償失的是,痛症如不及早治理,會由急性變成慢性,分分鐘令人每晚輾轉反側,躺着也「中槍」。

你有資格躺平嗎?但凡世上成功人士,即使腰纏萬貫,依然辛勤工作;反觀逃避現實的躺平者,卻任由象徵工作能力的腰肌日夜流失,人生結局也恐怕被貧窮及慢性腰痛纏身,變成「無腰骨」和腰纏「萬般痛」。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