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09-18 06:00:00

《少年法.內情》法理判不了的人生

分享:

假如,醫學診斷一對連體嬰兩個只能活一個,不切割必會雙雙送命,切割到底是保命或是謀殺?若然父母不忍二殺其一,事件鬧上法庭又會怎樣作判?《少年法.內情》以此案掀序幕,內容觸及複雜道德爭議的家庭案件,以一次女法官與患癌少年的生命連結,帶出法理與人情、理智與情感、宗教與人生等值得深思的課題。

婚變法官與血癌少年的唱奏
《少年法.內情》(The Children Act)改編自英國作家伊恩麥伊雲的同名小說,伊恩麥伊雲的作品以題材富爭議性見稱,筆下的《愛.誘.罪》亦曾被搬上銀幕。今次他親為電影版編劇,交BBC新版《李爾王》的導演李察艾爾執導,影片沒太多舌劍唇槍的法庭戲,反而聚焦於法庭內外理智與情感的掙扎。愛瑪湯遜扮演熟習《1989兒童法》的家事法庭法官,其以兒童福祉為首要考慮的果斷公正作風,雖深受業界敬重,卻要付上冷落丈夫Jack的代價,丈夫難耐有名無實的婚姻,竟事先張揚要搞婚外情,Fiona未及細想如何處理婚姻危機,便急於審理未成年少男的輸血案,將近18歲的Adam患血癌垂危,卻因「耶和華見證人」的家庭信仰而堅拒輸血治療,心神不定的Fiona,反常地親往醫院了解Adam的意願,兩人在病榻上討論信仰真理,頗有弦外之音,彈唱滿有遺憾的《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歌詞改編自愛爾蘭詩人葉慈的詩),更是扭轉了劇情走向,讓法官與案主的生命線交織,為冰冷的法庭判詞注入血肉。
不似預期的續命
Adam所屬的「耶證」教會不是主流的基督教派,他篤信教義兼嚴守規條,堅信輸血等同殺人、婚外情等宗教罪行,觀其名字與家中獨子的設定,彷彿生存只為了宗教犧牲。法庭判決打破了宗教的律法主義,但Adam親睹父母對強制輸血的反應,開始質疑一直深信的真理,他試著探索宗教以外的詩詞音樂創作世界,移情於智慧能幹的Fiona,卻遭決絕回拒,輸血續命迎來的18歲後人生,沒有預期般燦爛,反失落了存活意義,當可自決輸血後,Adam會如何回應殘酷的成人世界?而作為專業的資深法官,Fiona 跟少年保持距離;面對婚姻危機,鐵面無私的她判決丈夫違反婚約;但Adam的窮追不捨令向來理智的法官方寸大亂,真實的生命觸碰教她重拾那埋藏了的情感需要,對己對人,法理不外乎人情,重整職場之外的人生,這是可自決輸血的Adam,教懂她的一課。

adblk5


愛瑪湯遜的表演作
此片可說是愛瑪湯遜演技Show off之作,九十年代先憑《此情可問天》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再憑《理智與感情》獲最佳改編劇本獎,她透徹解構劇本與小說的精髓,細緻演繹角色的心理變化,層次分明,庭內冷靜自信,庭外對面丈夫與少年一老一嫩,決絕卻隱現進退失據,渾身是戲,是全片的靈魂所在。《鄧寇克大行動》的費安韋赫演活Adam的纖弱敏感,執著又不乏對世界的好奇,年僅19歲與影后對戲,絕無怯場。實力派的史丹利圖奇演深情的「出軌」丈夫,恰到好處,惜戲份不多,有點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