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瀾說過,不喜歡被稱為四大才子之一,因為金庸是大師,其餘三人根本不可能相提並論。說其餘三人是《今夜不設防》的主持,最客觀最恰當又最沒有冒犯性。
那個年代,看《今夜不設防》,黃霑是重心,發言最多,娛樂性最高。倪匡說的廣東話,本來就不易明白,語速又快,有時,聽他說完一大堆說話,也不太知道他說過甚麼。那時,電視節目又沒有常設字幕。蔡瀾相反,說話不多,慢條斯理,但往往提供到另一層面的見解,剛好作為一道調劑一道平衡。
就是這樣三位不似一般主持人的主持人,偏偏最能夠把最當紅的巨星引誘出肺腑之言。或者是因為他們夠真實,從不忌諱把自己離經叛道不算光彩的故事顯露人前,張國榮才不介意在攝錄機前一邊飲酒一邊把身體躺在梳化上再訴說自己的情史性史。那個年代,我們容得下文人與偶像也有不太健康的一面。

沒有看過三人著作的話,尚且知道三人不是父母們會向子女們建議的學習榜樣;如果有看過三人著作,更加清楚他們的價值觀,甚至會被嚇怕。不說甚麼,單說愛情觀,三位都接近明刀明槍地以風流見稱,同一時間有超過一個伴侶算很小事,有家室但同一時間另有其他關係,也不算甚麼秘密。不用道歉,不用痛哭流涕發誓自己痛改前非,還能夠繼續在幕前工作,而且大受歡迎,在那個年代,可以,放在今時今日的話,你肯定覺得超現實。
究竟是時代進步,還是退步?女性地位的確比以前提高了好多好多,不能說不是好事。但殺死了很多所謂的浪漫,讓男女之間越來越多規條越來越多禁忌減少了無數情趣,也是事實。關鍵是人性醜惡一面沒有大幅度改變過:好色的依然好色,貪新忘舊的依然貪新忘舊,改變只在表面,但在動不動也被稱為渣男再被社會性謀殺的當下,至少在人前收歛一下,雖然有點虛偽,也未必是壞事。

只是,不能否認,我們是活在才華會被品德遮蓋的時間。如果蔡瀾活在今天的話,就算他的文章寫得再好,也幾乎可以肯定會被不斷公審。就算,大部分讀者根本認同蔡瀾的價值觀,或者不夠道行不夠智慧去理解他的價值觀,沒有關係,最緊要搶先站在道德高地,批評他不夠專一批評他不夠積極便可以找到認同與快感。人人說蔡瀾離世是一個時代終結,是我們一手一腳去終結的。
明明應該有不同意見不同習慣百花齊放的,是我們越來越追求劃一,跟大眾想法有差異的,便會被嘲諷或者痛擊而不再是欣賞甚至崇拜,結果,就算一個與別不同的奇才,為求好好生存,也只可偽裝成為與全世界一致的平庸。很多人不認同蔡瀾的食評,尤其有關他對三文魚的見解。我慶幸蔡瀾在當日能夠無畏無懼地公開明知跟主流相反的意見。換了在今天,假如還有下一個蔡瀾,他會不會選擇換個說法模稜兩可一點避免被欺凌的下場?還是堅持己見但根本沒受眾思考沒受眾分析很快便被當成精神病患看待?兩者皆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