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7-11 04:30:16
日報

神秘的《神秘寶藏》

分享:
神秘的《神秘寶藏》

《神秘寶藏》

黃子華有一部戲,你聽過名,未見過樣。2014年拍完,2015年話上映,2017年又話上映,然後就石沉大海——《神秘寶藏》,由鄭中基自導自演,黃子華做反派,仲要有陳法拉助陣,聽落非常犀利。結果10年來只得三樣東西出現:一張大規模海戰poster、一條寫住「11月2日飛越神樓船」的預告片,以及無限推遲。

這部戲一早已經是香港電影圈的「都市傳說」代表作,比《風火山林》、《阿龍》更加有陳年佳釀的味道。你話它沒有睇頭?不是,1:1仿古戰船認認真真砌了出來拍打仗。你話它沒有市場?子華早已由「票房毒藥」變成「票房靈藥」,晉身成為億萬票房電影男主角。那麼何解遲遲不肯埋尾上映?原因只得一個:錢。

最近田啟文接受傳媒訪問時講,《神秘寶藏》片方曾經想「搞返起部戲」,不過內部講完就再無下文。講真,如果子華沒有變成「子華神」,反而套戲一早就上映,偏偏就是他爆紅,套戲壓力更大,片方就更加舉棋不定。除了是因為上映的一剎那,要把觀眾的多年期待兌現,更因為《神秘寶藏》裡面明顯有寶藏,但寶藏太大,幾時掘、點樣掘,每一步都要諗過度過,擔心輕舉妄動就會寶山空回。

簡單來講,片商就是等最好時機,要套戲沒有對手,要演員當時得令但沒有負面新聞,又要市道好……可是,這種「完美檔期」從來可遇不可求,更可能是千載難逢,或者在這個內容爆炸的年代裡面根本不存在。所以,有更多公司不等落去決定拿拿聲推出存貨變現,並將重心轉去搞騷。

adblk6

搞演唱會,搞舞台劇,比起拍電影真的更加易計數。開騷無論是回報時間,還是票房估算準確度,都比開戲更加理想。不止是場數有限,成本可控,宣傳易掌握,最重要是即晚落幕,即晚收錢。對投資者來講,舞台比銀幕更安全;對演員來講,舞台未必賺得最多,但成功感卻大好多。觀眾睇得過癮即時鼓掌,純靠演技不靠剪接同配樂去「製造感動」,成就感真的是拍戲比不上。你睇近幾年,幾多演員出來做舞台劇,就知道事實就是答案。

同一個黃子華,拍套戲可能收你千萬片酬,但接一套舞台劇,數額就未必如此巨大。但他一樣照做,因為當晚觀眾笑得夠、掌聲夠勁,個晚就成功,不用等十年,不用靠奇蹟。

所謂「都市傳說」,其實一點也不似神秘傳說,只是太多人不肯面對現實。記得《神秘寶藏》最初想拍「中國版《加勒比海盜》」,結果寶藏未見,反而變了一個有關投資恐懼、錯失時機的集體寓言。留來煲醋,不如快快趣上咗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