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世同堂》千錘百煉如時代交響曲。(作者提供)
執筆之際,是七七盧溝橋事變八十八周年的日子。兩天前,我看到中國國家話劇院把老舍的經典名作《四世同堂》搬上舞台,故事始於盧溝橋事變一聲炮響,粉碎了北平的寧靜。中國人淪為亡國奴。亂世中國力衰敗,中國如一葉孤舟。
《四世同堂》聚焦在亡國後,一條虛構的北京小羊圈胡同內,祁、錢、冠三家人的故事,胡同如中國縮影,各式忠奸人物掙扎求存。 錢家大家長詩人錢默吟,因兒子抗日被李家告發而家破人亡,冠家則毫無廉恥借亡國撈油水,陷害鄰居於不義,最後亦被輾壓在日本人和漢奸的兇殘、虛偽和無恥之中,弄至妻離子散。李家安守本份,但四代人遭受種種哀痛和不幸,祈老希望「四世同堂」的美好願望,但以悲劇告終。
祁、錢、冠三家在舞台上形成品字形格局,三家人命運互相牽連。舞台上布景靈活調度,三家人牆壁隨劇情需要一拉一推,可大可小。天空中日軍炮火如烏雲蓋頂,四架人力車連結胡同內外,有時又扮演核心小舞台,劇情就在人力車上上演。
每個演員都是千錘百煉的高手,精彩絕倫。影帝段奕宏當說書人,貫串整個故事。歹角尤其搶鏡。貪婪霸道又勢利眼,因穿大紅衣服,綽號「大赤包」的冠大奶奶,演出奔放潑辣,笑得人仰馬翻。祁家第三代長孫的祁瑞宣和他的賢妻,如此劇的柱樑,頂起祁家上下,也頂起此劇的堅毅不屈精神,對鄰居和家人,相互關愛和幫助。他們最後遭受雙重喪親的悲慟,令我心如刀割般痛楚。
老舍是我的偶像。中三讀他的《駱駝祥子》,被他的人生哲學影響一生。《四世同堂》中,他嘔心瀝血寫出八十五萬字,如譜出一首宏偉的時代交響曲,合奏出時代悲歌和悲劇下中國人的氣節。
從劇院出來,仍然在咀嚼和消化着每個人物的故事。
經典之作,經得起時間考驗,老舍蘊藏劇本中的智慧,對人性的觀察,仍可在今日世代應驗,誰在混水摸魚搵快錢,誰遇上沉重打擊仍堅守忠誠和愛,放諸四海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