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2 11:11:00

從美食中探索STEM知識

分享:
《美食大探索》以食物為切入點,介紹科普知識。(作者提供) 以芒果皮為酵素,有利種植,令廚餘再生,搵林科學和環保原素。(作者提供) 這些美麗的車厘茄,就是利用芒果皮化身酵素種植的。(作者提供)

被稱為STEM Sir 的鄧文瀚,在書展期間推出了一本色香味美,叫人垂涎三呎的新書《美食大探索》。他不是教烹飪,而是拆解熱辣辣美食背後的STEM冷知識,寓教育於美食,甚有啟發性。

鄧文瀚說,中國菜的烹調過程中,每一步都蘊含科學。

Science科學—考慮烹調的化學反應,如食材的變化和調味品的搭配。

Technology技術—刀工和烹調技巧的掌握。

Engineering工程—烹飪設備的使用和設計。

Art藝術—菜品的擺盤和色彩搭配。

Mathematics 數學—配料比例和烹調時間的計算。

舉例說,品嚐蝦餃時,你可有想過蝦餃皮為什麼半透明而且彈牙?為什麼它有皺摺?它為什麼那麼鮮甜美味?

adblk5

原來,蝦餃皮是由澄麵及生粉製成,具有透明和彈牙的特點。蝦餃皮不多於2毫米厚,確保它在蒸製過程中,熱量能夠均勻傳遞。這是蝦餃蘊含的數學。至於蝦餃一般有大約11-13度的皺摺設計,不僅是「藝術」,令它像貝殼般美觀通透,還起着力學平衡作用,使蝦餃在在蒸製過程中保持形狀,避免因內部壓力而破裂。

原來蝦的鮮味來其豐富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這些成分在加熱過程中發生梅納反應( Maillard Reaction),這是食物烹調過程中一個重要化學反應。當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溫下混合時,產生複雜的風味,和獨特的香氣。  

鄧文瀚解釋寫此書的目的:「以食物作為橋樑,把看似艱深遙遠的科學原理,他為『可觸摸、品嘗和實驗』的體驗,親子家庭一邊動手製作汽水蛋糕和奶茶紅豆冰,一邊驚喜地發現麵糰氧化碳而膨脹,紅豆與冰塊在奶茶中如何展現密度與滲透作用。『從生活中出發,從觀察中學習』正是STEM教育的魅力,是最打動人心之處。」

他計劃和美心集團合作舉行「STEM美食工作坊」,並介紹集團在環保方面的實踐和努力,如何以芒果皮化身酵素,令廚餘的麵包搖身一變成為啤酒,廢食用油生物柴油,以STEM為基礎,令廚餘再生,實踐永續發展,保護地球。

adblk6

這是一本激發食慾和求知慾的書,跟我們息息相關,妙趣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