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9-12 04:30:19
日報

「投資?我唔識㗎!」

分享:
投資

「投資?我唔識㗎!」

好多人都以題目的這一句話,來回應別人問起自己有沒有投資習慣。其實當深入一點了解投資之後,又會發現,其實投資也不需要「識」太多。我腦海中常常有個小比喻,你試試問英超足球中最出色的領隊和球員,下一場其他對手的英超賽事,贏定輸?贏幾多?輸幾多?幾肯定他們的命中率,和街邊的阿叔,或者你阿媽可能差不多。「認識深」有何用?有些事情,越近去看,反而沒用。

最近看書又看到一個詞彙「麻煩報酬圖表」,是會計師和作家Mitchell Baldridge提出的。平時我們計投資報酬,純粹只是計算買入後數字上的回報——能升幾多?回報幾多?利息又幾多?但Mitchell覺得,需要將與投資相關的時間和投入的精力,視為計算報酬的一部分。

「例如,一項平均年報酬率為10%的複合住宅投資,看起來會是一筆有利可圖的好交易,但如果它需要每個周末花十個小時離開家人,開車前往該地點、解決維護問題並處理房客問題,那麼這10%的年報酬率可能就不那麼誘人了。」試想想,如果你買了Reits股票(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幾乎不花時間和精力,假設能創造年平均報酬率7%,你省下的時間和精神,不就能夠投資在其他地方了嗎?哪會不會比10%回報更高?

但又是不是所有投資都值得,或者需要投入很多精神呢?很多人以為投資要有好高技術,又天天看著股市的新聞,每隻股票升跌都答得出,那又敢問一句,看了那麼多資料,明天究竟升定跌?答得出來嗎?如果看得多,研究深就猜得準,AI用一秒就鯨吞所有數據,輕鬆贏你一億條街,再者也不見得AI猜股市會猜得準。

adblk6

會八十嘉賓Ivan Li說:「年輕時覺得投資是七成數學,三成藝術;現在人大了,覺得是七成藝術,三成數學。你能夠嘗試解讀的就只有那三成,最後結果卻是看那七成。」如果你藝術又不熟,數學又不精,你只能明白一個道理——「時間」是你的好朋友。長期買進,靜待神奇的複利生效。巴菲特:「投資並不是智力的遊戲,你並不需要有高智商才能夠獲取好成績,但你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