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你還記得全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後稱「民企」)的代表性數字——5、6、7、8、9的意思嗎?5意思是50%全國稅收由他們貢獻;6意思是民企佔全國GDP增長的60%,7意思是民企佔全國創新貢獻的70%,8意思是民企創造80%全國就業職位;9意思是民企佔90%全國企業數目;可想而知民企對中國整體經濟多麼重要。
中國北大和清華大學聯合調查結果顯示,有34%民企的現金只能夠維持一個月,另外可以維持二個月的只有33%,可以維持三個月的只有17%;把這三個數加起來,共有84%的民企只可維持少於三個月。另外調查亦顯示只有9.7%企業可以維持多過六個月。從這數據顯示,確令中國領導們坐立不安,不但手停口停,還會結業;如果34%中國民企結業,你試想失業率是多少?如果沒有工作機會,中國政治動盪的危險程度是多高?
遠的原因是甚麼呢?就是效法30年前鄧小平所採用解決嚴峻政治問題的方法。大家追溯中國對上一次發生類似打擊全中國經濟這麼巨大的事件,那便是30年前的八九民運。當時八九民運事件後兩年的1992年,鄧小平推動了整個中國深化改革,並在南巡說:「誰不改革,誰下台」。在中國共產黨信奉的「唯物主義」下,人民的精神普遍沒有依靠;這與西方世界不同,他們大多有一個宗教信仰,亦有著他們的普世價值,有著仁義道德的依歸。在中國只有一樣東西被普遍認為有價值,便是「金錢」;因為有錢便令人們覺得可處理任何事件。鄧小平就是用經濟增長來解決八九民運遺留的政治問題。就這樣,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國便這樣製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權貴家族,由這小部分先富起來的特殊階層再不斷去令他們的派系富起來,令六四事件帶出的所有挑戰和矛盾被壓抑下來。(待續)
筆者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卅多年,現職大學客座副教授和國際時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