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野之辯
「分野」是中國古代占星學一個重要的概念,將天上之360度天球內之星度與地上的區域對應起來,通過觀測天象星宿的「形會沖合」來占卜對應地區之「分野」之吉凶禍福。這是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這個概念並非中國獨有,在古代希臘羅馬以至南亞之印度也有類似的「分野」之說。
現在希臘羅馬占星的兩大家,托勒密(Ptolemy)(公元100-168年)及曼尼里烏斯(Manilius)等之著作中,都有「地區與天星」相關的「分野」(quarters)之說,但是他們的分野各自各說,並不統一。與此相反,中國之分野,自從春秋戰國時的【石氏星經】與【甘氏星經】起,大體都有一個統一的天星與地區分野之布局,非常穩定。
印度占星中,比較注意個人占星及其十二宮之比較,對於分野,它們是把某國家立國時間來占算,其立國時刻之「命宮」方位便是其「分野」。阿拉伯穆斯林之占星在民間雖然因為「宗教」理念而不流行,因在皇家及學術界則有所發展,其「分野」之說類似於托勒密而則重於阿拉伯中東地區。
由於中國、希臘與阿拉伯占星都是把周天360度分野全佔滿,中國只佔全世界一小部分,但它的分野充滿十二宮三百六十度,那是否會排擠世界其他地方呢?這個看起來不合理之方法,是由明清來華的基督教學者提出,他們本身只懂占星理論之皮毛而缺乏實際之驗證,加上他們的宗教偏見,占星分野概念成為他們攻擊的起點。
中國的學者如康有為也有類似的批評,這都是外行人看內行的問題,當時懂占星學者也有沒有太多的社會地位及了解去反駁。其實占星之方法有如「紫微斗數」占算,只有一個簡單的十二宮,但算者都知道,其實斗數表面只有十二宮,內有命盤、運盤、年盤、月盤、以至日盤、時盤、小限盤多個盤加疊於內,所以近年有不少電腦程式把多個盤用不同顏色加疊一盤中。
占星之理論類似,由於地球自轉,各地經緯度不同,亞洲白天是美洲黑夜,全世界大概可以分為九個大星宮盤,其中七個是人類所居,有兩個是南極、太平洋、大西洋等人口稀小地區。這些地區各有天星分野佔有周天360度加疊,例如「丑宮摩羯座」,其的初度是位於箕宿尾宿之間,是北京之分野;但過了幾度則是鸟克蘭及東歐巴爾幹半島之分野,再到20幾度則是廣東七府及香港之分野。同一個丑宮内,還有其他阿拉伯及印度分野夾叠其中。可見分野非常複雜,並非一些門外漢可以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