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5-10 06:00:00

協議有何「秘密」?

分享:

地產商在新界發展不時會遇到地方鄉村勢力阻攔,為求發展項目順利展開,地產商一貫做法是與鄉村簽訂協議,確保工程不會有人出來反對,有如傳真社最新調查報道提到的「秘密協議」。此等秘密協議往往以補償鄉村受發展影響所造成的損失,又或以村民康樂、社區和諧等理由,向鄉村提供「福利」。


既然是慣常做法,協議中有何秘密?


記者在採訪期間,先後接觸過多名來自不同鄉村的新界原居民,他們都不約而同表示知悉地產商在鄉村附近發展地產項目前,都會先做足安撫鄉村的「地區工作」。


例如地產商會先派人到村內「摸底」,了解村代表、祖堂及村民的習慣,然後再跟村代表就發展帶來的影響商討「福利」事宜,這些福利不外乎贈送金錢、轉讓土地、協助進行鄉村工程等。


值得注意的是,地產商單純向鄉村贈送金錢等利益不會構成問題,若贈送事宜並非全體村民知情,並有附帶條件,這種做法就有可疑之處。


傳真社取得的「秘密協議」,列明簽約方要協助取得村內所有村民同意發展,並消除村民提出之反對聲音;協議書另一條款再重複強調,山貝村不會對發展提出任何反對。村代表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取利益,並作上上述承諾,做法非常值得商榷。

adblk5


今次秘密協議首次曝光的觸發點,源於地產商22年前送贈土地的承諾一直未有兌現,經過多次土地劃分之後面積更越縮越細。調查期間,記者更從各方知情人士口中得知,地產商原先指定鄉村祖堂簽收送贈土地,卻一直沒有如律師信中所指履行承諾轉讓。近年地產商口風一轉,變成指定由村代表簽收。知情人士指出問題核心在於村代表礙於身份問題,不宜直接管理祖堂土地事務,令土地轉讓一事膠著至今。


另外有多方消息指,地產商已經將原先承諾贈送的土地,在約一年前承諾向其他鄉村送贈,閙出了「一地送三家」(村代表、祖堂、其他鄉村)的羅生門事件。


記者調查期間,發現多個新界鄉村有出現類似情況,包括發展商送贈金錢或土地的承諾不曾兌現;承諾給予某些鄉村因發展帶來實質負面影響的補償拖欠多年;甚至聽聞有地產商向某些鄉村提供免息貸款取代現金賠償。

種種跡象都顯示,日後關於地產商在新界發展時與地方鄉村人士的衝突會越來越多。  

簡介:傳真社,2015年集合3,300人捐款成立,是香港首間經眾籌成立的新聞通訊社,主打調查報道。